孫興全:數據體面矛盾尖銳 物業稅應是治亂良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21:52 新浪財經 | |||||||||
孫興全 據新京報4月18日報道,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17日下午在“中國財富論壇”上稱:我國早晚一定要征物業稅,普通老百姓合理住房的物業稅可象征性的征收,超過必要限度,浪費了社會資源的人,就需要多付出代價。他還說,物業稅有利于保護普通老百姓生活必需的住房消費,還具有優化資源配置和節約資源的功能。筆者認為,一系列住房調控政策
從數據上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住房存量并不低。一方面,目前,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6平方米,全國空置房面積達1億多平方米,曾任國務院住房改革研究小組成員和世行顧問的王育琨說,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人均居住面積僅為15.8平方米,在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說過,希望到2000年時中國人均居住面積能達到8平米,現實已經大大超越了他的設想(見經濟觀察報4月17日)。另一方面,我國目前住房私有化率也較高,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去年8月撰文稱,目前美國住房私有率為68%,英國為67%,德國為42%,而我國為76%。 可是住房問題上,普通居民負擔還是很沉重,無房缺房戶仍不少,矛盾還是很尖銳,這是為什么?重要原因之一,沒有有效手段抑制開發商、投機者囤積居奇和富人無度的消費,也沒有較好地引導居民理性消費,超越自己支付能力而貪大求奢的超前性住房消費也大量存在,銀行信貸和一些地方政府實際上還起到了鼓勵這些行為作用。這樣,不合理的需求大增,房價飛漲,將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排斥出局,住房向少數人手中過度集中,造成宏觀上數據很體面,而很多人住房又不足的后果。所以,出臺物業稅,加大多占房源者的持房成本,能夠抑制囤積住房、炒房和過度消費行為,同時讓這些人更多地吐出多占的存量房源,增加有效供給,也有利于引導普通消費者量力而行,理性消費。這對房價回歸價值,化解市場風險和社會矛盾,應該是管用的一招。 直觀地看,很多人可能覺得只要房價降下來,買得起房就好。但是,理性地思考,我們發現問題沒有這么簡單。一方面,如果沒有辦法抑制國人對房產十分強烈占有欲望、投機炒作之風、購買力越來越強的富人無度占有,加之地方政府托市,開發商結成牢固壟斷同盟操縱市場,讓房價理性起來愿望恐怕落空。另一方面,需求還在的情況下,房價即使降下來也不是好事,它會刺激人們更多地搶購,加劇資源的浪費和人地關系的緊張程度,而且富人的“收藏”欲會更加膨脹,中低收入群體也買不過他們;如果供求關系沒變,而價格被市場之外的手段壓低,則問題更嚴重,低于均衡價格的住房賣給誰?那只能重回計劃經濟的配給制,犧牲市場效率,黑市交易盛行,給管計劃指標的人上下其手進行尋租腐敗提供機會,普通群眾未必能從中受益。所以,解決住房問題上的諸多矛盾,一要調控價格,二要抑制不當需求雙管齊下,而物業稅這類經濟手段無疑與這樣的目標是相容的。 出臺物業稅的呼聲持續了多年,但阻力重重,至今還不知猴年馬月才能落實。從利益關系上看,真正的阻力來源于害怕物業稅的出臺而降低不合理需求,無法炒作房價謀得暴利的利益群體,也來源占有住房過多的富人群體和貪大的非理性消費者。至于合理消費者,物業稅稅制設計上應該考慮其負擔能力,正如陳淮所說,可以實行0稅率,更何況,它還有利于房價更為理性,普通購房者最終負擔還可能減輕。 很多反對物業稅的人提出一些誤導公眾的歪理。一是故意不提物業稅稅制設計上區別對待的政策,鼓吹物業稅加重了居民負擔,使公眾產生誤解而對物業稅心存反感。實際上,它只是加重囤房炒房者的負擔,加重奢侈消費、多占資源者的負擔。二是混淆不同稅種的功能,說物業稅最終會使房價上升。實際上導致房價上升稅種,是指一些可轉嫁的流轉稅,在需求過旺時,這些稅種很容易通過漲價轉嫁給下家。而物業稅是一種財產稅,誰持有誰負擔,是不可通過加價轉嫁給他人的,相反還會使過多占有的房產成為燙手山芋,捂在手中白白支付代價。清理流轉環節的可轉嫁稅負,出臺不可轉嫁的物業稅,根本不可能推動房價上升。三是給物業稅設置一些前提條件,如《物權法》制定并實施后才可行等。事實上,《物權法》當然有助于私產的保護,但是,現行法律也是保護私人產權房的,現在推出物業稅并無法律障礙。四是認為中國住房中的土地最多只有70年使用權,居民不擁有所有權,所以不能實行物業稅,這也似是而非。物業稅征稅的依據是房產的市場價格,市場定價機制從理論上講已經考慮了土地只有使用權的這一情況,不是按照土地私有時的資產價格作為征稅依據。比如說,目前這種情況下,房子的市價是50萬,如果土地私有化了,房子就值100萬,物業稅目前是按市價50萬而不是100萬來征稅的,這還是對實際占有的資產量來征稅,與物業稅的原理本無本質沖突。 面對房地產的種種問題,也面對著有影響的利益集團的抵觸,筆者希望決策者有權衡利弊的智慧,也有排除干擾的勇氣,盡快通過合法程序出臺物業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