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經濟不破 宏觀調控難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11:37 東方早報 | |||||||||
早報特約評論員 高輝清 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經濟形勢報告,結果與人們的預計大相徑庭,經濟增長速度不僅沒有放慢,反而有所加快,GDP增長達到102%,超過去年同期增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更是達到13908億元,同比增長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個百分點。
盡管從分項指標看,好轉的指標數量要明顯多于惡化的指標,但是由于固定資產投資是宏觀調控的重點,這一指標的惡化無疑強化了一些原有的經濟矛盾,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從各方面情況分析,導致一季度我國經濟大幅度反彈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只有兩個。 第一是銀行貨幣流動性過大。自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人民幣一直保持小幅升值的趨勢。人民銀行為了穩定匯率,不得不購買外匯,投放大量的基礎貨幣,造成貨幣供應增長較快。由于最近銀行資金量太大,許多資金以比存款利率還低的利率水平在銀行間貨幣市場運轉,最后導致穩健貨幣政策“決堤”,出現了所謂“寬貨幣、寬信貸”的“雙寬”現象。大量超額資金以較低利率從銀行涌向了社會,導致投資出現快速增長。 第二是地方政府換屆帶來明顯投資沖動。由于科學發展觀沒有落實到位,尤其是縣地級財政創收依然是干部的第一考核指標,因而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長的局面。當前,正好面臨各地政府陸續換屆,新官上任三把火,為了追求更好的政績,擴張攀比的勁頭很足。從一季度投資資金來源看,中央政府投資增長放慢了,地方投資卻大幅度地增長,成了推動新一輪投資擴張的主導力量。 相對而言,第一因素容易解決一些。理論上講,未來有許多方法都可考慮,比如說調整準備金率,調整貸款利率等。而且,最近中央銀行已經開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加速推進QDII,將國內資金向境外“瀉洪”。至于第二因素,解決起來難度就要大得多。當前宏觀經濟由于不搞一刀切,在使得政策更有針對性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負面影響,即地方諸侯經濟有所抬頭。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甚至明顯大于中央。以房地產調控為例,這些年來房地產市場始終就是中央政府的一個調控重點。去年4月2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討論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問題,隨后就出臺了七部委的文件(簡稱“國八條”),其目的是穩定房價。當時,許多人都認為房地產市場必將應聲而落。但事實顯然不盡如人意,從目前各地的情況看,房價保持10%以上增速的城市不在少數。 如果這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在消費者意愿逐步減弱,越來越多的居民被排除在市場之外的情況下,再加上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地強調要調控房地產價格,市場價格必然要出現像樣的調整。但現在為什么房地產價格依然能夠保持非理性上漲態勢呢?原因在于,非正常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主要原因除了在前面國信觀點中所提到的“寬貨幣、寬信貸”現象為房地產價格上漲提供了資金支持之外,從各方面跡象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或明或暗地支持甚至推動著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漲。 政策學研究中曾經揭示過一個規律:在政策沖擊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政策所引起的沖突與它的受眾面成反比。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政策所帶來的損失廣泛分散于各個階層或者領域時,由于任何一個局部所承擔的沖打都較小,政策實施時遇到的阻力相應就越小。相反,如果其影響集中于特定的群體時,所有代價都由他們來承擔時,就會引發較大沖突。當前,中央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恰恰陷入了這種困境,因為調控政策帶來的損失主要就是集中在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身上。 鑒于這種狀況,在今后的一個階段,除了市場調控之外,還需要恢復過去包括行政手段在內的綜合調控。否則,宏觀調控難以沖破諸侯經濟這道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