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論不如起而行 無法漠視民工先吃剩飯后下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10:50 南方都市報 | |||||||||
4月10日,媒體揭露了北京海淀區gate新中關工地上11名民工連續3頓飯菜中有包工頭們吃剩的雞骨、魚刺、雞蛋等東西的新聞。十天過去了,事件有了新“進展”:就在媒體曝光當晚,11名民工便接到了“離開”的通知。 對于“吃剩雞骨拌飯”劣行的惡心才下心頭,新的憤怒再涌胸間:自由的社會允許有人囂張,但進步的社會絕對不該允許有人囂張到如此程度——今日新中關工地展現的一幕,
更可悲的是,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套“程序合理”:項目方說,報紙登出民工吃剩飯的消息,給單位帶來很大負面影響,考慮到單位信譽,決定同吃剩飯的11名民工所在的勞務公司解除合同;勞務公司說,11人離開是因為“工程結束了”。都是振振有詞,堂而皇之。 新春伊始,《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以如此高度關注農民工問題,各界好評如潮。在如此一股關心農民工的“東風”中,11名農民工“覺悟”了,試圖反抗包工頭的歧視,于是把吃剩飯的消息捅給了記者。他們得到了輿論的支持,卻仍然在國人矚目之下,憋屈地“離開”,承受著連剩飯都吃不上了的苦果。 面對“農民工很喜歡吃剩飯剩菜”的囂張,衛生部門說“只是一個道德問題”,網民說“剩飯里裝著監管部門的冷漠”,學者說“剩飯里吃出‘三宗罪’”,你說我說大家說,很多人熱心地關切,但“坐而論”進行輿論譴責容易,誰能真的“起而行”到他們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 對于農民工權益的認識,不僅僅表現在文件當中,不僅僅表現于一些部門的匯報數字當中,而恰恰表現在像這樣一個個“剩飯事件”的個案當中。“剩飯事件”再次警示我們:把措施寫到紅頭文件里,跟真正落實還相差甚遠,如果光有宏觀的一條條規定,沒有具體落實的辦法,我們甚至面對一碗擺在面前的“歧視飯”也束手無策。 畢詩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