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十個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2:15 中華工商時報 | |||||||||
□厲以寧 一、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 今年召開的兩會和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一個重要的議題是討論新型工業化道路。而在新型工業化道路當中,特別強調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那么,自主創新的主體是
政府支持企業的自主創新,主要體現在資金的投入、政策的引導等;此外,政府還要負責組織及進行基礎研究,基礎研究的成果對于應用類研究有極大的幫助。為什么說科研院所跟高等學校是合作者呢?任何科研成果,如果不轉化為市場化產品,而是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最后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那無論這成果如何尖端,其對經濟增長的意義都是乏善可陳的。科研成果要轉化為生產力,就必須要靠企業。我們現在既要拿出成果,更要能轉化成為現實的生產力,這是提高我們技術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產品能夠打入國際市場的主要依靠。企業的自主創新跟市場的需求是分不開的,自主創新應該在市場導向下進行。這里講的企業自主創新是應用型;國家支持的基礎研究要深思熟慮,從國家長遠的、遠大的目標來著想。企業創新一定要有市場需求,沒有市場需求就談不到企業的自主創新,有了自主創新以后,我們國家整個的經濟面貌將會改觀。中國將不僅是一個制造中心,更將成為世界的創造中心、創新中心。 二、品牌是靠不斷的自主創新來支撐的 品牌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樹立了品牌之后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嗎?不行的。品牌是和產品連在一起的,而任何產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根據現在國際競爭的態勢來看,現在產品的生命周期是在不斷地縮短。所以品牌要靠不斷地自主創新來支撐。應該看到,每一個行業都有發展的空間。按經濟學的觀點,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只有采用夕陽技術的企業才是夕陽產業,夕陽技術突破了、更新了就不是夕陽企業了。所以每個企業必須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現在企業都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企業進入市場的敲門磚,品牌是保護我們國內市場一個防護堤,有自主創新的企業會使自己企業的品牌更紅火。 三、政府在企業自主創新的過程中要加大對新興行業的支持力度 新興行業一般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發展起來的,世界各國,莫不若此。新興行業之所以新,說明過去沒有,所以一開始建立都是很弱的。同時,新興行業的利潤率也是事前無法預料的。要冒很大的風險,利潤率又不可預期,企業就不愿意做。所以如果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新興行業的發展就難以渡過其體弱的幼年期而茁壯成長起來。因此,國家產業政策中最要緊的一點,應該是扶持新興產業。國家對新興產業的扶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國家對新興行業應該有資金上的支持。這方面倒并不一定直接給錢,可以在政策上給予優惠,比如在稅收、金融方面給予支持。 2.國家對新興行業的產品要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知識產權缺乏制度性保護,就沒有人愿意搞創新。 3.在行業準入方面應該貫徹落實“非公經濟36條”。現在有人經常講,行業準入是一道玻璃門,看見了但就是進不去,因為還存在一道玻璃門。怎樣打破這道玻璃門,這需要政府下決心,各級政府要堅決貫徹落實“非公經濟36條”,消除各種行業公平準入的障礙。這里面會遇到三大障礙:第一個障礙就是行業壟斷。行業壟斷的形成非常復雜,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和既得利 益結合在一起。第二是地方封鎖,或曰地方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同樣是不愿意玻璃門取消的,它也跟利益結合在一起。第三個困難是現在還缺乏重要行業的技術標準。行業準入該不該要門檻?要門檻,但門檻應該是透明的,一視同仁的。在打破行業壟斷的同時要提出技術標準,以達到技術標準作為進入某行業的資格。把技術標準公布出來,夠技術標準的就可以進來,不夠標準再繼續努力,創造條件。這樣既實現公平競爭,又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但技術標準不應該是由政府單獨制定的,現在有個不良傾向是部門利益法制化,立法過程及標準的制定也存在壟斷的問題,這同樣是不公平的,應該通過包括政府、學術界、企業界等在內的各個方面來共同討論。程序正義才能保證結果公平。 四、創意是創新的基礎 自主創新分兩類:一類是原始性創新,一類是引進消化后的再創新。兩類都是創新,但兩類相比更重要的是原始性的創新。引進吸收、消化后的再創新也很重要,同樣有用。但如果缺乏原始性的創新,這樣的自主能力創新建設還是不完整的,起碼是重要的一環沒有放進去。原始性創新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先有創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沒有創意談不上創新。我們現在中國真正缺少的恰恰是在創意方面的實踐能力,包括缺乏有創意能力的人才。如果我們能有更多的企業從事創意工作,拿出思想,然后再跟其他的企業聯合起來,我們在技術方面的創新可能就要走得更快、更有效。這是自主創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環節,我們對此要有足夠充分的認識和長遠的眼光。 五、融資難的問題需要認真、有效地解決 這個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必然阻礙自主創新。中國要解決與自主創新聯系在一起的融資難問題,銀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勵創業投資。在這兩方面的問題為什么這么久都沒有解決呢?體制問題是關鍵。 一是銀行體制。為什么國有企業貸款要比民營企業多少容易一點兒呢?為什么大型企業比中小企業要容易一些?雖然說這其中確實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恐怕更大程度上還是與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有關系。現行的銀行信貸體制對國企和民企是不能一視同仁的。對民企貸款 出現問題后受到追究的可能性遠比對國企貸款出現問題受到追究的概率要高出許多,這在客觀上造成信貸人員“惜貸”。 二是創業投資體制。在國外,通常是幾個青年人從研究所或是從大學出來,聚在一起搞一個發明創造,辦一個小公司,雖然規模很小,但因為有創新成果,在展示宣傳的時候被創業投資機構看中了,就參股進去,推到創業板去上市。一上市,企業就成倍地增值,到適當的時候創業投資就帶著收益退出,再去尋找支持另外有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去。但為什么在我國創業投資就這么困難?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創業投資公司,但關于創業投資基金卻沒有法律根據,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退出渠道。創業投資機構把錢投入進去就不能撤出,不能流動,這就把活水變成了死水,無法規避風險、獲取收益,那還搞這個干什么?問題是,從九屆人大到十屆人大,創業投資基金法醞釀了這么多年都沒能出臺,不能不讓人遺憾。現在導致的局面是很多有創新成果、富有成長性的公司愿意去國外上市,卻不能在國內上市,這是良好上市資源的流失。為什么就不能把他們留在國內呢?這是鼓勵自主創新的態度嗎? 所以說,鼓勵自主創新首先需要制度創新。我們呼吁為了加快企業自主創新,一方面從銀行的角度對融資難問題要有效地解決,同時要加快創業投資法的制定,要讓創業投資業在中國能夠更大、更快地發展起來,這樣我們的自主創新將是有希望的。 六、改革人事制度和激勵機制,鼓勵優秀的科研人員進入企業 這對我們今天來講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好的科研人員到哪里去呢?是到科學院去了,或者高等院校留下了,當然壯大科研力量和充實師資也非常地重要,但在國外并不是這樣。國外很多優秀的科技人員是直接進入企業,或者是企業招聘、獵頭,或者是干脆自己創辦企業。科技人員,特別是其中的優秀分子不進入企業,這種情況對我們的企業自主創新是不利的。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要引導 轉變社會上那種認為科技人員就應該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去的傳統觀念外,恐怕更為實際的手段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要實現民企與“國字號”單位的同等國民待遇,在戶口、檔案、職稱、社會保障等方面予以切實保證。在激勵機制方面,企業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更為有利的條件,那就是機制靈活。特別是民營企業,激勵機制可以更為有效、效率更高,這樣自然就會吸引來優秀科技人員。 另外,企業對現有的科研人員,一定要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工作,其中包括科技方面的培訓、管理方面的培訓。企業能做到提高自己科研人員的水平,這個企業就很有希望了。現在的問題是企業技術人員往往缺少接受再培訓、再教育的機會,可能工作了很多年下來保持的就是畢業時的水平。當然企業做這些事情要花錢,但花這個錢將來是會有回報的,因為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了,這也是一個提高認識的問題。 七、要進一步開展企業和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的合作 上文講過了,除了基礎研究以外,應用類自主創新研究的主體是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是合作者,那么,產、學、研三者怎樣進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呢?我們現在提出三個建議: 1.以項目為主線來組織企業、院校、研究單位的力量進行攻關。如果沒有項目為依托,三方合作就缺乏一個平臺和共同的目標,就難以有效地組織到一起來。 2.要建立產、學、研合作研究的基地。可以以地方政府的名義建立,有了基地,三方的合作就可以實現可持續,可以進行一些帶有長期性的重大研究項目,也可以避免機會主義行為。 3.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國外的經驗也表明,大企業的研究力量較強,如果建流動站,吸引一批博士后進去做研究,出了成果直接向企業報告,這對于研究人員了解市場需求和生產實踐、確立研究課題的有用性有直接好處;對企業而言,利益是更為直接的。 八、國家科技政策要做適當的調整,一定要做到公平對待各類企業 一定要適當調整國家現在的科技政策。首先是讓各類企業,包括國有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等都處于公平待遇狀態下。比如對科研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實現公平競爭。如果不是這樣,很多民營企業盡管他們的自主創新力量很強,但因為信息不透明,無法及時充分地得到有效信息,怎么能參與項目?其次就是要通過機制改革來杜絕腐敗。各種科研基金也應該是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操作。現今學術界中的一些不正之風,如在項目立項、項目評審中的暗箱操作等,都是妨礙公平競爭,因而也是妨礙自主創新的。有自生能力的企業是不怕公平競爭的,民營企業尤其不怕,因為他們機制靈活,知道自己優劣勢在哪里。今天沒有希望,創造條件明天還有希望,但如果根本就沒有公平競爭的條件,那就永遠沒有希望,所以國家科技政策應該做相應的調整。 九、全社會應當形成寬容失敗的良好氣氛 一定要寬容失敗,自主創新哪有那么容易?創新不可能只有成果和圓滿,還有失敗和遺憾。說創新之路充滿風險,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直面失敗的勇氣。如果說一失敗,輿論就讓他身敗名裂,那他該怎么辦?這種約束條件下個體的理性選擇只能是求穩、求成,就是不做大創新,只做小的。不寬容的氛圍表面上看是嚴格要求,實際上只是起到了鼓勵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效果,最終只可能有小的成果,大的成果不可能出現。我們要清醒地看到自己與真正創新型國家間的差距,現在我們需要的是重大的技術突破,真正有創意的技術突破。不容許失敗,大的成果是沒有辦法出來的。當然寬容并不是最終訴求,寬容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有效創新,最終必須要形成一個既能鼓勵創新又能預防決策失誤,既能寬容失敗又能把機會成本降到最低的科學寬容機制。但這首先是要有一種社會風氣做基礎,形成一種真正人文關懷的精神。即使失敗了也是有意義的,起碼可以告訴別人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別人就會換一條路走。 十、全社會應當形成尊重科學、尊重創新、敢于創新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假如一個社會不是崇尚科學的,而是保守的、愚昧的,停留在過去的階段,那整個社會的環境是對創新不利的。我到印度考察過,印度很多方面不如我們,但印度跟我們中國不一樣,那就是在印度現在特別強調全社會尊重科學,人們都以能夠搞科學為榮,這個風氣在印度開始形成。我在印度看到了好幾個例子,像馬達拉斯有一個實驗室,研究用海水灌溉水稻,經過很多次失敗,最后成功了,這就解決了大問題。“宜將剩勇追窮寇”,他們現在還在繼續研究:海水能灌溉棉花嗎?海水能灌溉油料作物嗎?大家都在努力探索科學研究之路,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鼓勵創新,崇尚科學,這就是印度經濟能夠快速增長的原因。這個經驗,我想對我們中國同樣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作者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