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加工貿易的拉美化陷阱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18:12 《經濟》雜志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加工貿易增值率不斷下降,由此導致的“拉美化”危險值得中國高度警惕

  文/李富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中國的外貿增長率領先于國民經濟增長率,主要得益于加工貿
易的蓬勃發展。自1996年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一直占據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貿易涉及到中國絕大部分產業。不可否認,加工貿易在推動國內配套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外資方面的建設性成果,但是鮮花之畔往往就有陷阱,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益顯現。

  低效應的產業結構提升

  評價外資政策和發展加工貿易的成效,必須要與產業結構升級相聯系。國際上通常以加工貿易增值率來衡量一國加工貿易對該國產業的提升作用。加工貿易增值率是指加工貿易出口值與進口值之比,它反映了生產加工環節的附加值程度。若加工貿易的鏈條較長,即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由國內生產供給,或加工過程中技術含量較高,則該增值系數較高,反之則低。

  結合加工貿易增值率可大致判斷出中國加工貿易的技術引進質量和對產業結構提升的力度。據資料比較,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增值率變動徘徊在1.2—1.53之間,并有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加工貿易相當部分處于典型的簡單加工和組裝的發展階段,對國內中上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小,對經濟的貢獻有限,而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逐漸失去了發展后勁,因而對產業結構升級作用不大。

  傾軋一般貿易

  相比一般貿易而言,加工貿易由于過分依賴于國際市場,只能作為一般貿易的重要補充,但由于我國對加工貿易實行不限企業、不限地區、不限產業的準入政策,所以幾乎所有企業都可以從事加工貿易,同時由于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渠道的長期不暢,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在進出口稅收上存在的政策落差,使得眾多一般貿易企業紛紛轉而從事加工貿易,傾軋了一般貿易領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產生多方面的不利影響,例如關稅收入減少,國內基礎產業受到重創等等。

  并且由于中國的加工貿易仍處于傳統發展階段,發展水平較低,技術含量不高,尤其是加工貿易出口的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導致中國整個對外貿易出口缺乏持續增長潛力,發展后勁不足。

  毒化國內原料工業

  傳統加工貿易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兩頭在外”和“大進大出”,因此傳統加工貿易的大規模發展,必然要大量進口原料,這給中國國內相關原料工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原材料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而一國的原材料工業是整個工業的基礎,原材料工業的落后將最終損害整個工業的發展,不利于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并且從長期發展的眼光看,許多加工貿易對環境破壞大,對土地等資源消耗多,且大多是受控于外國企業,“依附性”特征明顯,對經濟發展難以形成長久推動力。因此,有學者甚至指出,如果不改變這種依附性加工貿易的發展現狀,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拉美化”效應的危險。

  引發國外反傾銷浪潮

  當前傳統加工貿易的發展已成為導致中國與發達國家貿易摩擦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工貿易的發展以國際市場存在擴張空間為前提,而國際市場的擴張需要看世界經濟的發展,若世界經濟發展緩慢,國際市場的擴展空間也將變小,爭奪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就愈加激烈。

  過去1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高速增長,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出口高數量低價格,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已經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使中國的出口貿易成為眾矢之的,世界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紛紛采取措施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導致最近幾年外國對華反傾銷起訴案件明顯增加。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中國出口產品被其他WTO成員提起386起反傾銷調查,占全世界反傾銷總數的15.21%;同期,中國出口產品被采取反傾銷措施272起,占總數的17.36%,占發起數的70.47%。

  規避“拉美化”

  事實上,利用加工貿易實現工業化也曾經有過成功經驗,如亞洲“四小龍”;但是反面的例子也有,如一些拉美及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外資的進入和本土企業被吞并、被消滅同時發生,加工貿易規模在不斷擴大,本土經濟卻在不斷萎縮,國家經濟最終陷入對外資的嚴重依賴中無法自拔,此即所謂“拉美化”效應。“拉美化”往往伴隨著以經濟危機、政權更迭、社會失范、貧困化和兩極分化等社會問題為特征的整體性危機。

  如何避免“拉美化”傾向,新加坡是一個成功的范例。上世紀60年代的新加坡擁有港口優勢,又靠近印尼、馬來西亞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利用這些優勢引進外資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出口,帶動經濟增長。而在發展加工貿易的過程中,新加坡政府注意引導,使加工貿易由“兩頭大中間小”狀態逐步演變為“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讓外來產業逐步改變為植根于本地的產業,新加坡的經濟由此獲得巨大成功,實現了工業化的夢想。

  由此可以看出,加工貿易是國際經濟貿易中具有較強生命力的發展模式,它不以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作為其是否應該存在的判定依據,只能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來對其內容提出新的要求和作必要的調整。所以中國的加工貿易在目前并不存在取消或限制其發展規模的問題,其著重點應放在如何繼續發展上。

  目前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進入高潮,跨國公司開始將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向外轉移,這為拓展加工貿易的空間、提升加工貿易的層次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的比較優勢。中國的企業應該不僅把加工貿易作為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的載體,更要采取措施進一步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以加工貿易的形式介入高新技術產業價值鏈中的某些環節,在附加值較高的產業領域進行加工貿易。還應該將加工貿易與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對加工貿易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長加工貿易的產業鏈。同時要注意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的產業配套體系,提高加工貿易對國內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從而打造一批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配套協作型企業,提高加工增值率和產品的附加值,推動本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此外要處理好轉型升級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系。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看,加工貿易呈飽和態勢只是極少數發達地區,即使在這些“飽和”區域,高級形態的加工貿易也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為此,必須創新觀念,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在更為廣闊的區域合理布置加工貿易,依梯次遞進的規律引導加工貿易向腹地延伸。鼓勵東部發展空間較小、已趨飽和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逐漸向中部地區轉移,并輻射至西部地區,帶動中西部的發展。

            加工貿易額與對外貿易額比較

年度 對外貿易    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

    進出口總額  進出口總額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增值率

    (億美元)  (億美元)   (億美元)(億美元)

1993    1957.1    804.3     442.5     361.8     1.223

1994    2367.3    1043.5    569.8     473.7     1.203

1995    2808.6    1320.0    737.1     582.9     1.264

1996    2899.0    1463.2    841.3     621.9     1.353

1997    3251.6    1698.1    996.0     702.1     1.419

1998    3239.5    1730.4    1044.7    685.7     1.524

1999    3605.3    1845.1    1108.7    736.4     1.506

2000    4743.0    2393.1    1432.8    960.3     1.492

2001    5096.5    2796.6    1678.4    1118.2    1.501

2002    6208.3    3402.7    2035.6    1367.1    1.489

2003    8001.4    4047.0    2418.0    1629.0    1.484

資料來源:《中國對外貿易統計年鑒(2003年)》

(責任編輯:雨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3,2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