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覓劍:單向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利于匯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10:0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人民幣不會一直升值,而是會有漲有跌,這是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擴大的本來意義。曾經有央行官員特地指出這一常識,強調匯率有雙向變動的可能性,但似乎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往往將匯率改革理解為單向的人民幣升值,而市場的趨勢也是一路向上。
4月10日,央行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定為8.0040,比上一個交易日的8.0130升值90個基點,突破8.01關口。這多少有點“令人意外”,因為當時歐元和日元等主要貨幣都相對于美元走低,人民幣有“逆市而動”的意味,于是有評論猜測,央行默許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但更“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4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又回到8.0110,貶值70個基點。 人民幣匯率在上漲之后,很快又下跌,體現出匯率雙向變動的可能性和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影響了人們的預期。當央行報出8.0040的中間價時,普遍的觀點是人民幣匯率很快就會“破8”。當中間價回到8.0110,人們又認識到在8.01的關口將有一場拉鋸戰。但是,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并沒有絲毫減弱。他們的信心來自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走勢,自2005年7月21日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在升值,偶爾也出現短暫(幾天)的反向運動,但很快就又會升值,從較長的時段(一周)看,人民幣表現出單向的升值走勢。 在單向走勢的市場,市場已經形成單向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市場主體幾乎不考慮雙向變動和不確定性,他們只是做出單一選擇,那就是及時地將美元等外匯兌換成人民幣。但市場主體的單向預期和單一選擇,會對中國匯市產生不利影響。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可能會扭曲人民幣匯率;而更重要的是,在預期一邊倒的形勢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幾項措施很難取得顯著成效。 這幾項措施包括:發展衍生金融工具、做市商制度和詢價制、藏匯于民。這些機制是為了適應日漸增長的市場風險。隨著外匯市場規模的擴大,中央銀行無力獨自承擔市場風險,需要將風險分散給更多市場主體,因此需要給予它們更多的權利,表現為匯率機制更富有彈性。 但目前的情況是,央行下放了很多權利,卻沒有充分分散風險。藏匯于民,這給私人部門持有更多外匯的權利;做市商制度和詢價制,使央行對外匯交易的作用力更少。但因為市場主體一致預期人民幣會升值,他們并不使用這些權利,私人部門及時兌換,做市商及時清理頭寸,最后外匯還是集中到央行,由它來承擔持有外匯的成本和外匯貶值的風險。此外,因為可以將風險轉移給央行,市場主體沒有強烈的動機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險,期貨等市場不具備充分發展的條件,而這反過來又限制了匯率市場彈性的增加。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之相應,中國匯市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央行迫切需要將匯市的風險分散給更多市場主體,需要做市商制度等匯率機制充分發揮作用。但單向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卻妨礙這些機制獲得長足發展。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可能會致力于改變人民幣匯率的單向走勢,使市場既有升值預期,也有貶值預期。央行似乎已經在發出明確信號。前不久,周小川表示,不要對人民幣升值期望太高。市場也有同樣表現,在4月11日人民幣貶值之后,12日和13日繼續下跌至8.0248元人民幣兌1美元,遠離了8.01的關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