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外匯石油黃金隨美元波動起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7日 08:5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譚雅玲

  譚雅玲,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本報特約供稿人。

  2006年第一季度國際金融市場發展態勢是在相對穩定中調整,美元的主線作用依然對
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元匯率和利率是主要價格指標與技術調整的重要參考指標,而美元資產策略的把握繼續以信心為主調控市場,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外匯市場美元掌控主動,貨幣組合順勢調整

  2006年第一季度外匯市場美元匯率改變了2005年的強勢走勢,出現策略性技術調整。其中,美元兌歐元匯率從年初的1.1822美元開始,到3月31日為1.2117美元,上漲幅度明顯減弱,期間美元最低走到1.2310美元(1月23日),波動幅度減小,美元微幅上漲2.5%;美元兌日元匯率基本穩定在117日元,區間價格最低為114日元,最高為122日元;美元兌英鎊匯率從1.7228美元走到1.7380美元,最低為1.77美元。美元整個季度總體是微弱上漲,區間有較為明顯的貶值態勢,組合貨幣價格差別較為明顯,美元投資信心基本保持穩定,策略與技術的靈活有效作用十分明顯。

  從市場原因因素看有三點:其一是整個季度雖然美國經濟保持相對穩定,但就業指標、生產力水平以及消費者信心有上下波折,進而使匯率價格隨之調整,導致美元走跌。其二是利率終止的爭論是影響匯率水平的核心,雖然三大貨幣都逐漸實施緊縮政策,但美元上升時間先于歐、日元,利率水平高于歐、日元,進而給予美元主動調整的優勢。其三是國際投資投機需求的觀望,市場緊張心理推低美元,有序調整難以抗拒經濟優勢。整個季度里關于美國經濟結構不均衡與全球經濟失衡的討論一直存在,相對于美元壓力,市場關注美元資產潛在的壓力或縮水問題;日益充足的外匯儲備調整成為焦點;盡管輿論導向有減少美元的跡象,但從實際結果看,美元在儲備體系的絕對優勢依存,美元風險“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不僅沒有傷害美元投資信心,反而加大美元資產儲備數量,進而使美元主動調整具有充足條件和空間,美元有望有序貶值。

  股票市場普遍上漲,并購盈利支撐信心

  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股票價格全面上漲,美、歐、日股票指數不斷刷新水平,創下近年高點。其中,美國第一季度道瓊斯工業指數取得2002年以來最好的表現,標普500指數為1999年以來最大升幅,Nasdaq指數創下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以來的最佳表現。從歐洲股市看,3大主要價格指標不斷上漲,但英國金融時報指數的上漲更為突出,突破6000點,保持持續上漲態勢,上升幅度為4.4%;德國和法國受到帶動,價格指標分別從4838點和5523點,上升到5220點和5970點,上漲幅度為7.9%和8.1%。日本股市延續去年上漲的氣氛,投資旺盛使股市價格上漲到17000點上方,價格指標從年初的16361點上漲到17059點,上漲幅度為5.9%。

  股票市場的波動上漲原因在于企業盈利狀況。隨從經濟增長總水平和具體指標的變化,全球企業調整基本處于周期上升階段,進而給予股票價格帶來上漲的支撐。而美國股市的引領性依然是主要動力與帶動。

  此外股票市場投資,特別是亞洲市場更突出于對沖基金的影響作用。英國《金融時報》指出,2005年對沖基金支付的傭金在亞洲所有證券商所獲傭金中所占比重達到30%,表明對沖基金已經成為亞洲股市上一股重要的力量。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的旺盛來自利率差別與預期心理,短期因素起到主要作用。

  黃金市場預期前景上漲,短期策略隨從美元

  國際黃金市場繼去年高漲的基礎上,今年第一季度的價格表現為兩頭低中間高;年初一開始價格指標延續上年下行趨勢,金價水平處于530-540美元區間,隨后2月份則直線上升,價格創下近年新高,達到每盎司574.60美元高位;3月份開始又有所回調,價格在550-540美元盤整;3月底則再度上漲,達到591.80美元,但依然低于25年新高594.60美元。但是,進入4月份黃金價格上漲趨勢擴大,金價突破600美元關口,最高達到608.40美元,4月10日的收盤價最終達到601.80美元。

  從黃金價格變動的影響看,有三個因素促成。首先是美國經濟調整減速以及美元利率前景爭論,形成黃金上漲條件。尤其是今年以來,美元匯率反轉了2005年上升急劇的態勢,美元兌主要貨幣的上漲有所收斂,一方面在于自身經濟憂慮,其中包括一直困惑市場的雙赤字擔憂;另一方面則是美元有所貶值的階段性因素,美元貶值理由愈加突出,美國經濟與利率模糊狀態擴大,給予金價調整波動空間,使黃金價格面臨發展趨勢困惑性;進而國際機構對于金價今年前景預期不斷上調,最高預測將達620-700美元。其次是黃金價格變化與一些資源類產品上漲具有聯動效應,白金、銅、鋁、鋅等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期銅價格將突破6000美元,刺激黃金價格走強來自市場慣性和預期因素。最后在于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地緣以及國際關系的緊張心理,使金價必然成為避險的工具和手段,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中,石油價格的上漲,加大通貨膨脹上漲壓力,黃金作為抗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形成價格上漲的推力。因此,許多國家開始考慮增加黃金儲備,以防范金融經濟壓力;各國外匯儲備體制即將和已經醞釀的變化,使各國央行考慮減持美元,而提高黃金儲備比例;而中國、印度等亞洲發展中國家對珠寶需求的強勁增長,不僅導致黃金供給量縮小,出現供求缺口,并給予金價長期上漲基礎。巴克萊資本將2006年平均金價預估調高13%,至每盎司525美元,且認為有沖上600美元的潛能。同時德意志銀行調高了對今明兩年黃金價格的預期,預計2006年的金價平均水平上調16%,每盎司將達到570美元,2007年調高26%,至660美元。

  石油市場戰略主導需求,政治因素干擾突出

  國際石油市場今年以來的表現基本在60美元以上水平徘徊,但2月中旬有跌回57-59美元的表現,3月中下旬,由于美國石油庫存和局部石油生產區域緊張因素的影響,石油價格上漲趨勢較為突出,最高水準為69美元,最高價位是4月11日達到69.45美元,是去年9月3日以來的新高;今年到目前為止,石油價格上漲已經達到13%。

  石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與美國的石油儲備有關聯。截至3月中旬,美國石油庫存總量達到3.399億桶,是1999年4月底以來的最高水平,石油戰略儲備則達到7億桶,兩者共計達10億桶。另外,受石油關聯國家和地區動蕩性的影響。其中,出現過尼日利亞以及伊拉克、伊朗的不穩定問題,甚至直接對產油設施或石油供給產生沖擊,使石油價格一直處于近年相對高位———60美元以上水平。最后,各類機構預期的推波助瀾效應,隨著石油價格的走高,國際著名的金融機構,美國能源署以及國際能源署不斷上調石油價格預期,甚至OPEC也認為50美元以上的石油價格是美國認可的水平,進而使今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一直處于居高不下趨勢。預計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依然較快,國際市場石油需求也必然旺盛,石油供給受煉油能力、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制約,依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而石油市場投機資本成倍放大了供求缺口,并導致其他資源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期銅價格將突破6000美元,并導致石油價格上漲也難以抑制。目前世界剩余生產能力已經無法緩解石油供應偏緊的狀況,這種脆弱的供求平衡狀態易受突發性事件沖擊,高油價和油價動蕩局面將長期存在。加之伊朗核問題使油價糾紛升級,對沖基金更對油價推波助瀾。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許多投機基金改變了油價將下滑的觀點,又開始大肆向原油市場注入資金。這也是近期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原油日供應量為8400萬桶,日消費量為8112.8萬桶,而原油期貨市場上的交易量卻達到了1.2-1.6億桶。為此,我們對石油價格上漲不可掉以輕心。

  市場利率加息周期差異,應對通貨膨脹成為核心關注

  伴隨石油價格和資源產品價格的大幅度、快速上漲,一些國家中央銀行開始調整利率水平,應對和防范通貨膨脹是主要原因,第一季度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有不同的舉措,但利率上調是共同步驟,利率差別依然成為投資或投機選擇的關鍵因素。3家主要央行的態度和應對措施有所不同:美聯儲主動調控,效果顯著,影響力突出;歐洲央行在爭論中上調利率,比較中弱勢明顯,效果微弱;日本央行后勁明顯,觀察、等待和抉擇,潛在反轉態勢影響擴大。其他國家央行也有不同表現。目前全球利率差別性十分突出,一方面是發達國家之間利率差異依然明顯,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利率水平相對高于發達國家,也是形成金融市場投資傾向和加大投機炒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編余
  
  近來,金價、油價漲幅搶眼,國際股市、匯市也行情活躍。什么原因呢?除了地緣政治不甚太平外,美國主導的美元策略和美元走向是關鍵因素。從各市場的表現看,活躍與否都和美國的作為有關。特別是油價和金價,油價明顯與美國在不同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影響有關,而金價除了上述因素外,也與人們對美元的預期,乃至對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憂慮有關。說實在的,金價主要受制于國際政治,而黃金消費對金價的影響是相當微弱的。現在有些地方黃金飾品價格上躥,好像是黃金消費帶動了金價上升,這除了是局部市場信息不對稱外,實在是一些市場噱頭。這里有必要提醒

黃金投資者,摸準國際政治經濟脈搏,才是理解黃金走勢的關鍵。否則炒金炒不好要燙痛你的手。(亞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