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通貨緊縮跡象出現貨幣信貸適當放松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4日 02:06 第一財經日報

  陳東琪

  經濟增長在2004年達到自2002年以來上升的峰值后,正處在為期3~4年的“溫和調整期”。在這個時期,宏觀調控政策如果保持略有彈性的穩健姿態,則經濟增長減速的幅度不會很大;如果宏觀調控政策作比較大的方向性改變,則經濟會很快減速,向下調整的幅度會比較深。

  通貨緊縮初露端倪

  去年以來,我們走的是第一條路,降溫政策力度比較溫和、中性,國民經濟運行在溫和向下的預期軌道上,前兩年著力解決的“局部過熱”問題目前基本已經解決。但是,從經濟發展的趨勢看,有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值得高度關注,其中,較為突出的是通貨緊縮趨勢。

  判斷是否存在通貨緊縮,要有一個定量標準。我們還是堅持以CPI上漲0~5%為依據,在0以下并持續3~6個月以上為通貨緊縮;在5%以上并持續3~6個月以上為高通貨膨脹;在0~5%之內,畢竟CPI在上漲,可以定義為存在通貨膨脹,也可以看成是“適度通貨膨脹”。作為

宏觀調控政策的理想目標,以3%左右為好,但現實的CPI變化總是會有波動慣性的,如果達到區間的上限5%,只要沒有持續3~6個月以上,就可以認為這種通貨膨脹是“自然的、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可以容忍,社會亦可承受。如果達到或接近區間的下限0,并且存在持續向下的趨勢,則要注意控制這種趨勢,以防出現實際的通貨緊縮。我們提出的這個定量標準,盡管還沒有完全成為學界討論的“共同語言”,但近幾年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政策實踐,并獲得了寶貴經驗。

  近期的現實情況如何?以年度指標為例,CPI上漲率2005年為1.9%,年度減速很快,但在0~5%的下限以上。從年度看,還看不出通貨緊縮風險。以月度指標為例,CPI上漲率在經歷了2004年7、8月的5.3%以后,基本上表現為逐月向下,今年2、3月已經降到1%以下。如果不采取相應的防控通貨緊縮的政策措施,照這個趨勢下去,CPI上漲率可能會在下半年降到0以下,出現通貨緊縮。所以,從月度看,盡管今年以來還沒有出現實際的通貨緊縮,但存在這個趨勢,有這個跡象。對于通貨緊縮,要未雨綢繆,預先防控,不要等到通貨緊縮形勢非常嚴峻,生產者和消費者已經形成比較一致的通貨緊縮預期并危及到經濟時再動大手術。

  近期如何防控通貨緊縮呢?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貨幣信貸在控制區間適當放松

  穩定物價首先要穩定貨幣供應量,因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首先都是一個貨幣現象,貨幣供應量穩定了,物價總水平基本上也就穩定了。除了貨幣供應量外,在我國,信貸增長是否穩定也很重要。選擇什么樣的貨幣信貸增長水平才算是穩定的呢?我們根據經驗分析提出了“貨幣信貸走廊”(控制區間)的設想,就是將狹義貨幣供應量M1、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信貸增長都控制在12%~20%的區間內。在這個區間內,不會產生多大的金融風險,不會出現信用膨脹和過度的信用緊縮。當然,這個結論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如果貨幣信用經濟的基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就要對這個區間作出相應調整,目前的貨幣信用基礎還沒有發生根本的質的變化。

  觀察本屆政府工作以來相關統計數據的變化,M1、M2和信貸三大指標的增長率基本上控制在12%~20%這個區間以內,超過上限的時間,M1只有4個月,M2有8個月,信貸有12個月,而且主要發生在“非典”前后;低于下限的時間,M1有9個月,M2和信貸都在下限以上。由此可見,本屆政府的金融信貸政策操作總體上是穩健的,上下變化彈性大體掌握在區間之內。這種穩定的貨幣信貸政策操作使得經濟增長能夠較長時間沿著“平穩較快”的軌道持續運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貨幣信貸政策操作最成功的時期。

  問題是,目前如何掌握貨幣信貸政策操作的“變化彈性”。總體看,目前貨幣信貸仍顯偏緊,雖然最近幾個月的信貸增長已經回升到14%左右,高于去年年底13%的水平,但是仍屬于低速增長。一是M1增長偏低。去年2月以來的14個月中,有9個月在12%以下,另外3個月基本接近12%。二是M1和M2背離。二者之間的增長差在去年2月開始擴大時只有3.3個百分點,今年2月達到6.4個百分點。這個增長差的擴大,主要是由于企業和個人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強,長期存款意愿增強,尤其是外商存款意愿長期化傾向加強,而活期存款意愿減弱,社會即期投資意愿減弱。今年2月末,居民儲蓄余額同比增長18.3%,增幅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外匯占款余額同比增長36.5%。三是存貸差擴大。從1993年前的“貸大于存”轉變為“存大于貸”以來,存貸差逐年增加。在目前10萬億元左右的存貸差背景下,信貸持續低增長使得儲蓄轉化投資更加困難,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進一步下降。同時,在投資品供給保持慣性向上的增長勢頭,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時,投資需求收縮,會擴大投資品的供求缺口,從而促使價格進一步下跌。所以,信貸增長應適當快一些,最好是從目前的14%左右回升到16%左右。

  其他幾點建議

  除貨幣信貨適當放松之外,還需在以下幾方面進行配套改革。

  一、繼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需求

  今、明兩年,加大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調控,是必要的。但在對部分過剩行業進行產能調控時,既要避免出現“調控性浪費”,又要防止把經濟再度引入通貨緊縮和市場疲軟的境地。可行的選擇是,繼續增加公共品和準公共品的投入,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推進農村路、電、氣、水以及全國大跨度交通等方面的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既可以消化鋼鐵、水泥等部分行業過剩產能,不會增加過多的、即期的工業品供給,有利于保證長期經濟增長,同時還可以對物價總水平的穩定特別是防控通貨緊縮作出貢獻,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會擴大鋼鐵、水泥等過剩產能行業的需求。為了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需要,年初確定的長期建設性國債600億元和財政預算內建設性資金投入100億元,可能不夠,建議適當擴大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

  二、努力增加產業工人的工資

  低工資水平,不僅擴大了“工薪階層”和“利潤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強化“利潤侵蝕工資”現象,使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過度集中,有可能導致兩極分化,而且也制約了工業化、城市化和結構升級,同時還抑制了工薪階層的消費,造成大眾消費需求不足,引起生產過剩和通貨緊縮。為了防控通貨緊縮,擴大大眾消費需求,特別是擴大工薪階層的消費需求,可供選擇的措施是增加工資,更為迫切的任務是努力增加產業工人的工資。

  三、出臺部分公用事業提價措施

  2004年前后,一些地方要求給城市自來水、煤氣、電、垃圾處理、出租汽車和其他有關的公用事業提價,當時考慮到物價上漲壓力大,CPI上漲率不斷攀升,沒有滿足這些提價要求。現在情況不同了,CPI不斷下行,通貨緊縮的壓力大于通貨膨脹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適時出臺這些公用事業的提價措施,既可以緩解通貨緊縮的壓力,又可以進一步理順價格關系,促進城市公用服務事業快速發展。

  四、調整資源型產品的稅價體系

  隨著住房和汽車帶動的建筑業和制造業快速發展,資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起來。為了建立一個節約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體系,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標,我們需要盡快重建一個促使企業、家庭和個人自覺節約的資源型產品稅價體系。這個體系的基本特征是:高稅高價。以高稅推動高價,以高價推動節約。今后,凡是稀缺程度不斷提高的資源型產品,包括涉及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其他未分配共有資源型產品,都應當逐步開征高稅。

  五、建立長期的糧價穩定機制

  在目前糧價權重很大的CPI統計體系下,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首先要求糧價基本穩定,不要出現糧價的大起大落。從長遠看,比較好的選擇是使糧價保持上升趨勢,在波動中上升,但波動幅度不宜太大。我們可以把這種存在小幅波動的糧價上漲看成是“長期動態的糧價基本穩定”。建立一個能夠促使糧價保持長期動態穩定的機制,是我們實施“農民增收”和“國家糧食安全”這兩個戰略的制度性保證。(作者為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