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為何兩頭不落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3日 02:17 第一財經日報 | |||||||||
王佴 春節時,某做醫藥代表的哥們跟我說,他要在2006年換新車,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昨日我又碰到他,問到新車一事,他苦笑道,現在這樣的環境,還談什么新車。 此仁兄說的環境,指的是自春節過后,廣州各大醫院開展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醫
其實每逢談到醫療改革,醫藥代表就成了終極標靶,本不足為奇,但今年似乎連醫生們也顯得很委屈。 上周恰逢世界衛生日,廣州某主流媒體,對全省各公立醫院的醫生發了調查問卷,結果竟有九成的醫生表示,絕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后當醫生,因為不僅辛苦還不受尊重,灰色收入雖高,但又有誰知道正當工資少得可憐。 中國的醫療改革真成了照鏡子的豬八戒。 問題出在哪里?很簡單,中國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是按行政體制進行配置的,別看醫院經營收費是按市場化操作毫不手軟,但醫生可全是公家人,改革了這么多年,這一點沒有任何變化。 就這樣,體制的扭曲和市場的準入限制使醫療衛生服務供給長期不足,也人為地提高了價格。 早有學者建議,醫療改革首先要拿醫院的人事制度開刀,讓醫護人員的人事管理獨立于醫院,然后再推行醫生與醫院的簽約制服務,此舉既可讓醫生提高收入,同時也真正地讓市場配置醫療資源,讓民營資本與外資自由進入,并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會觸到醫療的痛處,而不是動不動把火力轉向那些可憐的醫藥代表身上。(作者為本報華南分社記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