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巴菲特年報好榜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09:4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江磊 被美國證券投資者譽為股神的巴菲特總是媒體青睞和投資大眾關注的對象。近期,聞名遐邇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報已經公之于眾。筆者雖自不量力,卻也拿巴菲特來說些事兒,談些體會。
從1977年起,巴菲特在每年公司年報發表的同時,堅持親自給股東寫信,而且幾十年持之以恒,從不間斷。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他所發出的一個強烈信息或理念,是使全體股東更能直觀地感知到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的尊敬與重視,以達到進一步鞏固投資者對公司信心的目的。事實表明,巴菲特的做法十分成功: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全體股東對此回應非常正面,心滿意足于作為投資者所享受到的這種特有的待遇,每年翹首以待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甚而將之奉為人人必讀的“圣經”。于是乎,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從情感上拉近了自己與公司之間的距離。 重視發展投資者關系,是上市公司提升自身價值及在資本市場的整體形象,提升對投資者吸引力,擴大投資者基礎,建立資本市場對公司長期信任的一項連續而長期的戰略發展計劃。巴菲特的身體力行證明了重視發展投資者關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他將維護與投資者的關系,視作為應是公司謀求自身價值最大化的一種主動行為,強調采取與投資者主動溝通,注重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國內上市公司不知從巴菲特獨特而又睿智的舉措中能否得到些有益的啟示? 當然,巴菲特堅持每年在公司年報發表的同時給股東寫信,畢竟只是與投資者溝通聯系的一種形式或手段。對于股東來說,信中的內容,才是股東們真正關注的。在巴菲特看來,年報絕不應是公關公司炮制出來的華麗文章加上董事長瀟灑簽名的一個空洞玩物或應景之作,而應視之為是與投資者溝通的一次良機。難能可貴的是,巴菲特坦誠地與投資者討論公司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不掩飾公司在重大投資上的損失,并主動檢討自己身為公司董事長在決策中的失誤。例如,他將公司近年在涉足衍生業務的累計損失高達4.04億美元公之于眾,并對僅在2005年公司在從事衍生業務發生的稅前損失1.04億美元,責之于己,坦誠自己是“犯下了大錯”。他還進一步提醒市場各方以己為戒,警惕衍生市場蘊含的重大危機和面臨的潛在風險。 在國內滬深兩地上市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在年報中能夠真實地披露公司所發生的重大經營虧損,以及公司的掌門人能夠主動公開自責的情況———倘若有,可能也是寥若晨星。巴菲特勇于負責的度量和自我加壓的胸襟,為國內證券公司的掌門人樹立了難得的典范。 巴菲特之所以名聲鵲起,成為公眾及社會各方所稱道的人物,還在于他能夠超越自身的利益而主動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他在致股東的信中,對當前美國公司高管薪酬使用期權激勵的貓膩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直截了當的批評,對于高管在公司經營沒有任何增長情況下利用“正當”手法獲得高酬十分憤慨。巴菲特的指責被證明并不是空穴來風。《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證實,確有一些美國高科技公司高管獲得期權的時間往往恰好是在公司股價最低之時,之后,公司總會有利好消息推高股價,而高管總會不失時機地對公司給予自己激勵的期權進行大規模回購———而這種回購所需的資金卻原本是屬于股東的———從而讓自己賺個缽滿盆流。后來,美國證監部門提出要徹底更改上市公司管理層薪酬披露的細則,從制度上禁止管理層把股東口袋里的錢轉向自己。 在中國證監會公布實施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規范意見》(試行)推動下,對上市公司管理層實施股權激勵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在“股權激勵時代”,如何在正確實施股權激勵的同時防范和杜絕利用股權激勵獲得不正當的報酬,確保股權激勵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是市場各方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巴菲特所揭示的發生在美國企業界的不當行為,應引起有關方面的借鑒和警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