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就業必須拋棄舊思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1日 01:39 中華工商時報 | |||||||||
繼去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之后,由全國工商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聯合主辦的“2006民營企業招聘周”昨天拉開帷幕。這也意味著全國31個省份和100個大中城市的招聘活動將相繼展開。 在一方面就業形勢日顯嚴峻,另一方面民工荒警報不斷的當下,全國工商聯等推出的“招聘周”活動受到各方的歡迎無疑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據統計,去年的“民企招聘周”
這顯然說明了民企對就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事實上,用“無與倫比”來形容民企的這種貢獻毫不為過,因為其已成為解決我國就業的主要渠道。有關統計表明,目前在個體、私營經濟就業的總人數近2億人。不僅如此,每年的新增就業崗位也主要依靠民企提供。 但是,遺憾的是,這個事實卻并未被人們所廣泛認知,民企對解決就業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貢獻并沒有獲得相匹配的廣泛承認———尤其是政治待遇上的承認。“非公經濟36條”出臺一年多的現實表明,要使民企在現實中真正獲得和國企同等的待遇,是何等的艱難。 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后,民企真正發展的歷史不到30年,至今還不能說已到成熟的階段,而“階級斗爭”、“剝削論”等束縛其發展的意識形態的歷史卻要長遠得多。比如當年“雇工七個以下不剝削,八個以上則剝削”令人啼笑皆非的規定等等。這也不同程度地阻礙了民企的發展壯大,由此也影響了民企在解決就業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民企而言,盡管當前的政治、政策環境已今非昔比,至少“七個八個論”已不再有市場,但是,現實提醒我們,民企要真正走出被歧視的陰影,依然任重道遠。在本報前日主辦的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上,就有一位學者當場質問一位民營企業家,其財富是否靠“剝削”員工所得?學者當然有質問的權利,但暴露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思維觀念遠遠落后于現實發展。 事實也許更有說服力。在廣東,八成就業人口進了民企。“十五”期間,國有企業就業減少了大約1500萬人,而民營經濟在二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凈增7000萬人,其中,城鎮民營 經濟凈增5700萬人。 這一減一增無疑傳遞出這樣的信息:要解決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難題,必須主要依靠民企;而要拓寬民企就業面,必須拋棄束縛其發展的舊思維,真正花大氣力從政策、法治、市場等方面為民企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將認識停留在口號上。否則,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的問題不解決,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也就無從談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