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收購中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0日 15:29 《董事會》

  從隨風潛入到遍地開花,外資在中國各行各業(yè)掀起的并購狂潮,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fā)生的。所謂“蓄之愈久,發(fā)之愈猛”,以外資在并購中所顯示的驚人爆發(fā)力,我們大致可以窺見他們蓄勢的時間之長。

  如果將當初的列強換作今日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眼中,肯定會出現一幅駭人的晚清“瓜分圖”。同一幅圖景,自由貿易主義者則可能會有另外一番解讀:中國已經成
為全球經濟中一個強大的磁極。兩種判讀,代表兩種不同的視域,因而也會得出兩種不同的預測,激起兩種迥異的情感。不過,不管是痛心疾首還是歡欣鼓舞,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并購急行軍都值得我們嚴重關切。畢竟,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看,今次洶涌而來的外資并購浪潮都是民族經濟史上的頭一遭。

  20年前,當亞洲第一個經濟

恐龍——日本崛起的時候,也曾經在世界范圍內激起過一次收購浪潮。當時收購的一方是日本,而被收購的對象則是當時的頭號經濟大國:美國。20年之后,當另外一個巨大的經濟動物——中國崛起的時候,遭遇的卻是截然相反的歷史際遇:被收購。

  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開始之后所謂的30年間,中國上演了一場廣為人知的經濟奇跡。其增長時間之長、增速之強勁,與戰(zhàn)后日本的增長神話相比毫不遜色。然而,同樣的30年增長,中國與日本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緣何如此不同?收購別人未必是好事,被人收購也未必是壞事,但一般而論,收購方與被收購方之間,肯定存在著經濟勢力的懸殊對比。這就是說,今日被收購的中國,肯定在經濟上處于某種相對弱勢的地位。這與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在當時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相對地位存在天淵之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難道中國的“經濟奇跡”與日本的“經濟奇跡”壓根就不是一回事?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些天天鼓吹中國奇跡并陶醉于所謂“中國世紀”迷夢中的先生們,恐怕就要手心冒汗了。

  對于今日中國被跨國公司“圍而購之”的處境,人們可以從

匯率、勞動力價格、全球化深化等不同角度提出各種不同的解釋,但不論哪種解釋,中國與日本迥然不同的歷史際遇,都將是我們揮之不去的巨大疑問。這或許是又一個所謂中國迷思。厘清這個迷思,不僅有助于我們重新理解
中國經濟
真實的過去,更有助于我們重新理解中國經濟可能的未來。

  據說,作為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的成果,中國已經出現了數量可觀、實力強勁的民間企業(yè)。果真如此,中國的民營企業(yè)理所當然地應該在中國的產業(yè)重組中扮演活躍的角色。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此番地殼運動般的產業(yè)重組中,中國民間企業(yè)不僅成為國企并購活動的局外人,而且?guī)缀跚逡簧刈兂闪送赓Y的收購對象。按照云南紅董事長武克剛先生的說法就是,他擔心中國民營企業(yè)像割韭菜一樣被跨國公司成片放倒。并購活動是最能夠檢驗資本實力和企業(yè)智慧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最近掀起的這次并購浪潮,不啻是對中國民營企業(yè)實力和智慧的一次最好檢驗。但初步的檢驗結果相當令人不安。這說明,在長期的歧視和抑制環(huán)境中,中國民營企業(yè)仍然相當脆弱和幼稚。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在一片保護民族企業(yè)的喧囂聲中,我們獨獨只聽到做大做強國企(他們往往是少數與政府勾連密切的“官企”)的聲音,而從來沒有聽到做大做強民企的聲音。似乎只有國有企業(yè)才是民族企業(yè),而中國民營企業(yè)就不是民族企業(yè)。這當然是相當荒謬的思維。如果借口抵御外資,而用行政手段擠壓民營企業(yè)的生存空間,那么中國的民營企業(yè)就可能面臨“官企”和跨國公司的雙重剿殺。中國民營企業(yè)就可能還未真正長成就開始消亡。可能正是看到了這樣一種不祥之兆,中國民營企業(yè)開始紛紛做起了跨國公司的“二奶”。賣給外資或者甘心做外資的附屬,雖然不是一條最好的出路,但總比另外一種出路風險更小。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強大民營企業(yè)的國家會有真正強大的民族企業(yè)。

  正在中國如火如荼上演的外資并購浪潮,究竟是禍是福,我們現在仍然無法預測。但就已經發(fā)生的并購案例中,我們也的確發(fā)現了一些相當反常的跡象。資料顯示,在英博收購福建雪津的案例中,英博的收購溢價竟然達到凈資產的10倍之多。這在徹底顛覆現有估值模式之余,也不禁讓人疑竇叢生。對于如此之高的收購溢價,恐怕只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跨國公司正在犯錯誤;另外一種則是跨國公司正在中國市場上尋求壟斷。因為只有壟斷收益,才有可能在未來彌補如此之高的收購溢價。

  在官企壟斷愈演愈烈之時,再加上跨國公司的壟斷,中國真正的民營企業(yè)將如何自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fā)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