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地環境持續惡化 煤老板暴富與百姓遭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0日 15:08 新浪財經 | |||||||||
許貴元 “以破壞環境和后世子孫的飯碗為代價,對煤炭資源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只能富裕一小部分人,而眾多的礦區普通百姓,只能繼續品嘗拿走了金錢、掠走了資源的‘煤老板’們所留下的苦果,淪為‘礦區難民’。出現這種情況,有‘煤老板’為富不仁的問題,但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應該在政績觀和發展觀上進行深刻的反思。”這是新出版的《半月談
凡是看了這篇紀實采訪的讀者,無不感到觸目驚心,令人沉痛而深思! 誰都曉得,山西省是全國著名的煤炭基地,但煤炭資源的開發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成了一對無法掩飾的“對抗矛盾”,尤其是“煤老板”的暴富,以及暴富后的奢華擺闊現象和種種“為富不仁”的行為,隨之引起的社會譴責呼聲也愈來愈高。在山西,“煤老板”已成為“富翁”的代名詞。對于“煤老板”一擲千金的生活,許多人投去羨慕的目光。然而,在“煤老板”越來越奢豪的生活背后,是山西不少地方的環境持續惡化,當地百姓無奈、無助而又無望的生活,與“煤老板”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老百姓,發現他們雖然腳踩煤礦,但他們從煤炭中得到的卻不是名車、豪宅,而是觸目驚心的污染。與孝義市相鄰的靈石縣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煤炭資源縣,當地的“煤老板”因團購“悍馬”越野車曾轟動全國。但環境破壞也令人發指。正如靈石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南宏對采訪的記者說:“縣里污染情況太嚴重了,在我們這里,上午9點能見到太陽就是好的。” 如果你在在縣城行走,隨處可見寶馬、本田等豪華汽車。容忍,無力抗爭的妥協已成為事實。當地群眾告訴記者“這個地方已不適合人生存了。” 在礦區,記者見到很多“別人吃肉,我們喝點湯就滿足”的老百姓。離靈石縣縣城不遠的段純鎮,是前往礦區的必經之地。在段純鎮志家莊村,記者了解到,這里原來約800畝地,現在700畝已被工廠占用。據村民介紹,這些工廠都是高污染的企業。剩下的100畝地,也因受到污染沒法種莊稼了。當地群眾反映說:“山上的人富了,他們那兒70%的人在挖煤,別看村子不‘光鮮’,但家家都有小車。在我們這里開黑煤窯是暴利,一晚能賺1萬元。不讓挖,就偷偷挖,往往是深夜12時開工,次日凌晨4時下工,現在‘挖煤’的都是城里有錢有勢的人,他們總是往村里跑……村里以前有煤窯的人都掙了大錢,現在都搬到城里去了……”記者在礦區采訪時,許多老百姓都知道,“煤老板”掙的錢他們的孫子都花不完。那些賺了大錢的老板們不少人在上海、廣州、北京等等大城市買了豪華別墅,舉家搬遷,進行“生態移民”;而面對污染如此嚴重的環境,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普通百姓,能選擇的只有忍受和適應。 目前,山西省面臨的“貧困分化”現象,已成為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尤其是對未來“礦區難民”由誰來負責?如果地方政府對這樣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熟視無睹、束手無策、任期發展下去,或靠簡單地靠“行政命令”以富不農,來縮小“貧困差距”,無疑是政府職能的“錯位”。只注意發展經濟,允許隨意亂采亂挖掘的“煤老板”暴富,苦了絕大多數群眾,而忽視或犧牲生態環境的做法,是對人民、對歷史的犯罪,也是與科學發展觀相悖的行為。筆者在這里不客氣說,與其說“勸富濟貧”,倒不如說是掩飾“政績觀”的“擋箭牌”而已!實施“勸富濟貧”的做法,不是長遠之計,保護環境、合理開發,堅持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并重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國策”,忘記了這一點就是違背了客觀經濟發展的規律,其結果只能遭到大自然的無情懲罰,也會給子孫后代留下不可饒恕的罪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