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怎樣看財富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9日 10:02 中國青年報 | |||||||||
裴小革 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只研究公平和價值,不研究發展和財富;當代的西方經濟學則專門研究發展和財富,所以研究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以當代西方經濟學為基礎就可以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勞動價值論為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探究隨財富增多而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其他理論無法替代的基礎。 發展意味著財富增多,所以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首先必須正確地看待財富。不然目標不明確,經濟就會偏離科學發展的道路。 正確界定財富概念 人們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對財富給出不同的定義。例如,有人出于個人的享樂目的,把財富定義為個人效用,用于研究滿足個人主觀偏好的方法;有人出于分析資源靜態配置的需要,把財富定義為交換決定的價格,把一切暫時不稀缺的資源都不當做財富;有些財產多的人及其理論代表,為了在收入分配中永遠處于有利地位,把經由人用自己的勞動改造自然創造的勞動產品財富和自然資源等非勞動產品財富等同起來,否定勞動產品財富對于人類文明進步的特殊意義;還有些人把自己對金錢財富的追求作為經濟活動的最高目標,把人力只作為和機器原料一樣的為了追求金錢財富必須貶損、別無用處的資本,無視人力對人所具有的直接財富意義。 與這些定義不同,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在中國經濟改革中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并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獲得全面發展和生活富裕。因此,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財富,需要對財富概念作出更準確的界定:第一,把廣義的財富定義為一切對人類現在和將來具有客觀使用價值的東西,而不是以某個人主觀評價為轉移的可有可無的效用;第二,把商品財富和非商品財富區別開來,承認對人具有使用價值的非商品。比如公共產品和空氣等,雖然沒有價格、不進入市場,有的現在也不稀缺,但也是財富;第三,為了說明財富的來源,要把勞動產品財富和非勞動產品財富區分開來,說明勞動產品財富增加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決定性重要意義;第四,為把我國經濟活動的目的,確立為廣大人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能只把物質使用價值稱為財富,要把人力使用價值也稱為財富,做出物質財富和人力財富的區分;第五,因為制度也是人類創造的一種重要財富,所以還需要把它單列出來,以研究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特殊重要作用。 人力財富概念的重要意義 在對財富和發展的研究中,西方經濟學界已出現了人力資本理論。但是,人力資本這一概念有個缺陷,就是它把人力只作為增加物質財富或收入的手段,沒有把增加人力同時表示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按照這種稱呼,似乎人力和機器原料一樣,是專為追求金錢收入增值而耗損的東西。筆者認為,經濟發展是手段,人的發展才是目的。 經濟發展是人發揮主體作用改造自然的結果,經濟發展雖然不能自動解放人,但卻能為人類解放提供必要的條件,經濟發展最終要為實現社會和個人的整體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馬克思指出:“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發達的生產力。”經濟發展對人類解放和發展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的基本需求不再是物質的,而是變成內在必然性的要求和對人完滿生活的享受,即對個性的全面、豐富和自由的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將改變人們的社會關系,將以人與人的新型關系取代物對人的統治的單純經濟關系。經濟發展也將改變人們的消費關系,使得人們對物的關系將不再是利己主義的占有,而是全面豐富的擁有。 勞動價值論怎樣研究財富增長 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財富,還要探究隨財富增多而來的經濟發展。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只研究公平和價值,不研究發展和財富;當代西方經濟學則研究發展和財富,所以研究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以當代西方經濟學為基礎就可以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勞動價值論最早是由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系統闡述的,他在《國富論》中討論的主題是,人們如何通過分工提高勞動效率,創造財富,而不是公平和價值問題。馬克思發展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他的《資本論》揭示了經濟發展中,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與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將越來越不適應,工人受到不合理壓制必將走向反抗,改變這種生產關系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并沒有從公平的角度論述這些問題。 相反,與馬克思同時代的西方經濟學的一些基礎理論,才是只研究公平和價值的理論,而且,他們所說的公平和價值,都只是他們所假定的無差異“經濟人”主觀感受上的公平和價值。正像有人通俗解說的,西方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物以稀為貴”,而且這種“貴”講的只是無差異“經濟人”個人主觀評價的“機會成本”,而不是生產中實際耗費的東西。按照這種理論,只要讓每個人公平地(也就是平均主義地)對東西都有高評價就可以了,生產根本不必進行,因為東西反正越稀缺越貴,人們的評價越高,多了反而不好了。這種理論能指導經濟發展嗎? 時隔半個多世紀,到20世紀50年代,西方經濟學的新古典學派經濟學家才重新研究經濟發展問題,但他們的經濟增長理論和西方經濟學的靜態資源配置理論一樣,拋棄了古典經濟學家承認勞動創造作用的理論,將勞動等同于物。自20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這些理論認為增長的來源是勞動、資本和科技進步,但對科技進步的原因卻不做任何解釋。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則把科技進步歸因于人力資本。 可是,人力資本的物質投入和財富特別是科技成果的產出雖然有正相關性和相互交叉性,但畢竟是兩個過程。對不同的人投入相同的物質資料,他們的不同勞動表現還是會使產出有極大的差別;具有同樣創造能力的人,一個人積極工作,另一個什么事都不做,他們的產出也會有很大差別。因此,撇開對勞動者創造性勞動的研究,就不可能全面闡明財富特別是科技成果的來源。 勞動價值論為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探究隨財富增多而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其他理論無法替代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并沒有變大,但因為勞動力利用的情況不同了,過去閑置的勞動力現在被動員起來了,過去勞動者沒有被調動起來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勞動者產生了更多的創新勞動,所以財富增加了。因此,勞動產品財富數量增加、質量提高和品種多樣化,是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