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業銀行戰略轉型和未來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8日 10:49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黃麗珠 編者按 2005年2月,招商銀行、金融時報社和深圳銀行同業公會共同發起并在深圳舉辦了“中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制度研討會”。這是國內銀行界首次召開類似的研討,引起國內經濟金融界的廣泛關注。與會代表的精彩演講和獨到見解,在境內外同業中引起強烈反響。為了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制度建設,充分發揮首席經濟學家的社會影響 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分析需要長期跟蹤,在這方面銀行業的首席經濟學家和專業研究人員具有很強的優勢,水平也很高。“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年度論壇,展示出金融機構的研究實力和對市場的影響力。在此次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經濟金融界的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和銀行家通過對世界經濟、中國經濟金融運行走勢分析,提出了對“十一五”時期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經濟政策走勢的展望;人民幣匯率走勢和利率改革前景的展望,以及2006年中國金融市場與銀行業發展趨向等獨到的見解,專家們的真知灼見對銀行業的變革轉型和未來發展必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世界經濟運行走勢對中國經濟金融的影響 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2006年是世界經濟的一個轉折年,除了經濟增長勢頭與貨幣政策的轉折之外,影響匯率的幾方面因素在今年發生變化也會導致轉折點的出現。中國經濟也將迎來一個轉型期,為此,需要解決幾個平衡問題:一是投資和消費之間的平衡;二是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之間的平衡;三是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平衡;四是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黃益平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約為8.7%,經濟增長的勢頭不會出現明顯的逆轉,但是有所放緩是可能的。觀察今年的宏觀經濟,有五方面的因素值得關注:第一,投資規模能不能得到控制;第二,銀行壞賬會不會出現明顯反彈;第三,勞動力市場的走勢;第四,通貨膨脹;第五,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中國的改革本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面臨很多的困難,所以決策者一定會很謹慎。今后一段時間人民幣會升值,但是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比較小,估計是5%。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從消費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經濟在短期和中長期增長的情況。哈繼銘認為,中國經濟存在兩大失衡: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分別表現為投資率過高、外貿順差偏大,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解決失衡最好的辦法就是拉動消費,這是一石二鳥的做法。中國居民消費近年來的增長速度比許多人想象的高,遠遠超過其他世界前十大消費國的同期表現。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也表明,近二十年來居民消費/GDP比例的下降是收入上升、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投資高速增長的結果。也就是說,因為投資的增長遠比消費和經濟增速快,才導致消費占GDP的比重相對下降。而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普查結果也說明,我國居民的真實消費率遠比此前公布的數字要高。根據近十年來各國消費增長的狀況和修訂后中國的消費量及增速,保守的估計中國會在5~7年內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費國,而在13~16年內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居民消費國。 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業務首席策略師廖群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表了他的見解,并重點就香港經濟談了他的看法。香港2004年經濟增速8.2%,后來調整為8.6%;去年是7.3%,作為成熟經濟體這種發展勢頭已經很不容易了。至于今后,因為香港是高度的對外依賴型經濟,所以判斷香港經濟,首先要看外部環境。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中國經濟依然可以保持9%以上的增長,而且消費相對于投資增長的不平衡狀況會有所改善,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可能也會有所改善,這都是對香港經濟的明顯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來自內地的利好因素,或者叫支援性因素、支持因素會進一步體現,比如社保基金可以投資海外,更多國內企業到香港上市,還有內地居民到香港旅游的不斷增加,等等。對香港經濟最大的挑戰同樣來自內地的競爭,具體體現在:貿易方面,分流在進一步加強,中國的進出口以前一半經過香港,現在只有24%;投資方面,海外投資進一步向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其他省市移動;企業競爭力方面,如何保持競爭力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中國銀行業發展趨向和風險管控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談了全能銀行應如何控制風險的問題。馬駿認為,首先,混業經營不一定帶來高風險。由于混業經營使不同的業務在經濟周期內的波動性不一樣,這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其次,交叉銷售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成本。第三,在全能銀行的結構下面,可以比較容易優化業務結構。最后,是關于風險管理。防止綜合化經營帶來的風險,可以設置防火墻,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銀行必須要有獨立的管理層,而且要有一套比較有效的實時風控系統。目前,德意志銀行已經基本上可以每天把全球任何一家分行暴露的90%的風險在一天之內反映到總部的風控中心。這是中國推進綜合化經營可以借鑒的一些經驗。 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宋運肇認為,把中國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和中國自身的結構特點結合起來,中國經濟的一些風險問題就更值得關注。其中之一就是金融體系的風險承受能力。中國的銀行業,除了自身經營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問題,以及開放后面對的外資競爭問題外,過度投資等宏觀經濟風險也始終與它密切相關。這方面最突出的是國內融資集中于銀行體系,房地產投資最明顯。 國內融資結構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嚴重滯后,尤其是股市近年幾乎喪失了融資功能,結果一方面融資只能依賴于銀行,一方面社會的投資渠道過窄,大量資金以儲蓄沉淀在銀行,使銀行不得不積極地放貸。也就是說,在投資膨脹和產能過剩等問題上,銀行既成了重要的推動者,又是風險的最大承擔者。因此,加快改革,切實提升銀行的經營能力和重建股市信心,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關鍵所在。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詹向陽博士就金融產業鏈的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詹向陽認為,20多年來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始終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好,那就是金融產業布局問題。我們在大力發展金融機構的同時,沒有實施必要的金融產業政策,這樣形成的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機構同構化問題嚴重。無論是大小銀行它的經營范圍和市場定位都一樣,都存在著對大項目、大企業、城市工商業的偏好。在我國銀行存在著對大企業、大工商業和城市工商業的金融項目的過度競爭,而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農村社區的金融服務卻嚴重短缺。詹向陽建議,應制定明確的金融產業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進行分層次的金融服務,解決目前金融機構同構性的問題,創造一個多元化滿足多層次要求的服務體系。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連平教授認為,商業銀行在熱點轉換下機會隱憂同在,為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商業銀行要強化系統創新的能力。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和直接融資發展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銀行的信貸需求;存款業務將受到來自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養老金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可能使銀行面臨新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為此,商業銀行強化系統創新成為必然:1、創新經營模式,積極爭取綜合經營的試點,研究加強風險管理和實施投資并購的方案,朝著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協同服務能力。2、創新內部運作機制。實現從“部門銀行”到“流程銀行”的轉變。3、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推動知識密集型的投資銀行、資金交易等業務的長足發展。4、創新技術管理模式,促進技術密集型業務的發展。 中國光大銀行發展研究部總經理王廷科就多元化經營對商業銀行的挑戰談了他的看法。在中國目前條件下,綜合化和多元化經營是一項長期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從零售業務發展來看,許多銀行尚未建立起先進的零售業務運營平臺和技術密集型的發展模式,個人資產業務仍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用對公業務思維方式發展對私業務的傾向比較明顯;從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發展來看,如果不能適當地進行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定價,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信用損失;從中間業務發展來看,資本市場發展的緩慢和操作風險的增加,也使這些業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有意義的收入貢獻;就長期而言,來自基金管理和保險的收益有助于降低風險和改善盈利能力,但事實上業務多元化確實會帶來更加復雜和多元化的風險因素,這也需要商業銀行建立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和交叉銷售的能力;匯率改革為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國際業務面臨新的變數,這將考驗銀行的外匯風險應對能力。 上海銀行董事會辦公室主任韓文亮就致力于科學發展觀同上海銀行的戰略管理相結合的上海銀行五大發展戰略與與會者進行了交流。上海銀行的五大發展戰略包括:1、資本先導戰略。資本管理是上海銀行戰略管理的首要問題,通過導入經濟資本理念,形成風險資本約束和管理機制,為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差異化競爭戰略。差異化競爭戰略的實質在于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明確市場定位、追求經營特色贏得競爭優勢,規避主流業務上的同質性競爭。3、區位優勢戰略。作為第一家跨省市設立分行的城市商業銀行,上海銀行要利用地緣優勢,在上海及周邊長三角地區進行密集性經營,提供更適合市場需求的金融服務,贏得競爭優勢。4、服務強化戰略。上海銀行的戰略重點之一就是通過強化金融服務來深入、全面地挖掘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各種功能,推動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型。5、成本領先戰略。就是追求以經濟成本、業務成本、管理成本的領先在與同業的競爭中贏得優勢。 ◇密切關注近期利率政策的變化 中國銀河證券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提出,應密切關注近期利率政策的變化。左小蕾認為,中國經濟的現狀是通脹壓力明顯大于通縮。而推動CPI呈上漲趨勢的因素很多。包括:能源價格體制改革的因素、勞動力價格因素、消費增長的價格推動因素、投資增長的價格拉動因素等。今后五年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一不注意,農村建設就有制造新一輪過度投資的風險。投資的增長也會對上游行業的原材料價格產生拉動效應。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在加快,在利率的敏感度大大提升的情況下,調整利率對控制投資擴張,價格上漲和控制通脹水平在一個合理范圍可能比公開市場操作有更直接效應。調整利率,可以減少銀行的貨幣在經濟中的循環,適當控制銀行流動性。如果第一季度,特別是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由于“十一五”規劃第一年的開局之年的影響,顯示通貨膨脹的趨勢加大,市場應該特別關注利率的變化,特別是人民幣利率與美元利率之間3%的差異也給利率留下了調整的空間。 (招商銀行研究部高宇輝參與此次報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