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體制改革不能腳踩西瓜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5日 02:59 東方早報 | |||||||||
早報首席評論員 魯寧 昨日,中石化等三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確認,“石油暴利稅”自上月26日起計征,起征點為每桶40美元,征收比例在每桶20-40美元之間。對此,股市即刻作出反應——近期石化板塊股價連連下跌。至于連鎖反應尚需一段滯后期才會反映出來。
“石油暴利稅”只是俗稱,官方的說法叫做“特別收益金”,因為稅率的變動以及新稅種的確立,都須先走法律程序加以確認,如此,自然不便直接稱為“暴利稅”。經測算,以目前國際市場的油價作參照,假如今年油價能維持目前的水平,國家財政可征繳此項“特別收益金”300億元。 我們初步判斷,隨著美歐對伊朗的壓力持續提升———波斯灣危機漸濃,油價繼續走高幾無懸念,故而,300億“特別收益金”之預算進賬,大體只會多而不會少。然而,對成品油定價體系與“特別收益金”之內在關系,局外人實難分辨。 由于信息“屏蔽”造成信息不足(短缺,從外部觀察,眼下已啟動的油價改革似乎方向難分辨,頗有腳踩西瓜皮滑哪算哪的感覺。 一般而論,當國際油價一路見漲之時,油價改革通常不易推出。否則,由此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利益震蕩”特別容易被人為放大。然而,基于改革的動力源主要來自體制內部,以及國內改革通常受“倒逼機制”驅動,才經常造成“越是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被動局面。因寡頭壟斷所致,國內油價原本就不合理,恰逢油價一路見漲及國內原油對國際市場之依賴,致使油價自身及背后的一系列固有矛盾持續激化,并誘發新的矛盾出現。如此情勢,迫使油價改革逆勢而上。緣自利益再分配錯綜復雜,相關博弈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為避免節外生枝,信息供給勢必不足,直接導致相關利益方和整個社會輿論莫衷一是。即便在政府機構內部,比較財政部與發改委的說辭就差別明顯。 因國內自采原油與進口原油不同價(二者大致各占一半,理順此項價格牽涉面更廣更復雜。因而,當以采油為主業的中石油把國內自采油以市價賣給以煉油為主業的中石化及中小民營煉油企業時,煉油虧損的矛盾就突然放大。分析現有信息,國內石油暴利一說,主要是指自采原油與進口原油之間的巨大價差,“特別收益金”之所以匆忙出臺,也就是想調節這一部分的“暴利”,以平息輿論對此的強烈不滿。同理,年底時,中央財政向中石化發放百億元“大紅包”,也有安撫中石化之意。 從理論上說,理順國內油價生成體制,繞不過去的頭道環節不是就價格而價格,而是首先必須打破石油寡頭壟斷。現狀是,尾大不掉———壟斷早已坐大,在現階段要想打破壟斷猶如老虎吃天無從下嘴。因而,政府在情急之下,先開征“特別收益金”,既屬務實之要,又系無可奈何之舉。至于下一步改革著力點之選擇,以及如何發力,以現有信息作判斷,政府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作個逆向思維,信息供應之所以不足,原因也與此有關。 講法理,國內所產原油屬全民資產,自采原油與進口原油之間的巨額價差收益,自然當歸全民所有。因而,于情于理,政府開征“特別收益金”,理當受到民間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可實際情形是,民間很“糊涂”,一方面聽聞油價倒掛虧損累累,調高油價勢所必然;一方面又聽聞國內石油寡頭是目前亞洲最好的贏利性公司。“虧損”與“暴利”之糾纏,還是緣于信息供給不足。“不足”緣于信源不清。“不清”則在于社會各界包括政府,根本無法弄清壟斷寡頭真實的經營成本,信息透明開公的底氣自然不足。 據說,300億“特別收益金”將“主要用來彌補因油價上漲導致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帶來的損失”。是的,這也正是聞此項政策出臺施行,社會輿論立即予以關注的一個重點“部位”。根據以往之經驗,這筆巨款的實際使用很可能出現問題。輿論普遍擔心,缺乏公眾監督手段,“特別收益金”很可能再度成為少數部門和利益集團的盤中“大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