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虛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4日 09:35 每日經濟新聞 | |||||||||
最近讀到幾個衡量中國經濟狀況的全球排名,頭兩個是由世界銀行公布的中國“2003年度全球GDP總量排名”,前者排名按照“名義匯率法”計算,中國排全球第七名;后者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排名全球第二。 另外一個排名,是今年1月4日由美國傳統基金與《華爾街日報》聯合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經濟自由指數”。該指數并非GDP排名,亦非GDP增長率排名,而是全球157個國家或
那么,中國經濟究竟是實是虛?為什么GDP蒸蒸日上的國家,其“經濟自由指數”卻始終差強人意?究竟能不能把各方自說自話的排名結合起來,看清中國經濟的真相? 首先,中國的GDP數字本身是被大大低估的。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有大量的灰色交易,以及因稅網不嚴而產生的隱瞞。若把這些因素計算在內,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遠遠超過官方公布或第三方估計的數字。問題是,即便把這些差額補上,但只要用中國的人口數字一除,中國在世界上就還只是一個窮國。 再從技術上看世界銀行的兩種計算方法。若按“名義匯率法”,中國的GDP被過低折算了,因為人民幣被公認存在升值的壓力。該升而未升的匯率,會低估了中國的實力。若以“購買力平價法”為準,中國的GDP則被過高折算了。 所謂“購買力平價法”,是以“中國漢堡與美國漢堡同質”為理論基礎進行折算的。但這個基礎大有問題。只要把“制度性服務”考慮在內,那么“中國漢堡”就不等于“美國漢堡”,即中國離美國的生產力水平,比數字反映出來的還要大。 至于中國在“經濟自由指數”中的排名,它與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的現實相比較,看似格格不入,其實不難理解。需要指出兩點:一,“經濟自由指數”的權衡有缺陷,未能充分考慮制度改進帶來的生機;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并不健康,那些不健康的地方遲早要成為發展的瓶頸。 所謂“經濟自由指數”,是要從體制的角度來衡量經濟體持續發展的潛力。它不能解釋因意外收入帶來的GDP增長。問題是,中國的經濟改革,雖未達完美,但大量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被釋放出來,就如同發現金礦。這便成了“經濟自由指數”的設計缺陷,即僅注重考察“好制度的存量”,而未充分注意“好制度的增量”也能帶來顯著的效果。 同時要看到,中國的高速增長,部分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造成的,它迫使人們普遍地輕視投資、急于套現。今天的繁榮,可能是過度榨取未來而換來的。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產權保護”、“管制環境”、“政府干預”這些弱項不解決,它們就遲早要對經濟的長遠發展造成障礙。 摘自《互聯網周刊》,有刪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