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如何城市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2日 17:30 經濟觀察報

  吳洪森 解決三農問題只有依靠城市化,使現有的9億農民只留1億在農村,其余8億進城成為城市居民。為什么說解決三農問題只有依靠城市化呢?道理很簡單,農產品附加值遠低于工業品附加值,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口在從事農業生產,這大多數人口必窮無疑。在農產品中,種糧的附加值又是最低的,從事農業的人口中,如果又大多用來種糧,就會窮上加窮。

  我們能夠人為提高農產品價格以增加附加值嗎?不能。全世界沒有哪個政府能做到。既然不能通過提高農產品價格來消除農村貧困,那么能做的就是減少農業人口。除了城市化,還有別的減少農業人口的途徑嗎?沒有。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中國城市化戰略了。

  中國政府1998年提出西部開發戰略,想走平衡發展道路。我認為這條道路并非坦途。因為無論從人力資源、自然資源還是交通運輸條件來看,西部作為內陸地區都不具備形成優勢工業化的條件,不能形成具有優勢的工業化,也就不能形成有高度經濟效益的城市化,這樣的戰略會有成效嗎?既然城市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惟一出路,既然東西部平衡發展的戰略難以有成效,那么我們應該實行怎樣的城市化戰略呢?

  我認為,應該繼續強化優化東部沿海地區,使現有已經形成比較優勢的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地區繼續發展、集中和擴大,把它們打造成超級都市圈,使這三大都市圈具有容納10億人口、占國民經濟比重85%以上、出口貿易占95%的功能。

  為什么應該選擇這樣的城市化戰略呢?

  第一,從經濟自身發展的客觀表現來說,這三大地區的城市化優勢是自然形成的,政府應該順勢而為。

  第二,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來看,都表現出這樣的規律:人口密度越高,經濟效益也相應越高。以珠三角為例,該地區土地面積將近5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萬,平均每平方公里1000人。珠三角的面積只有全國總面積的5%,可是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卻占全國國民經濟20%的比重。長三角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400人,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上海浦西地區,達到每平方公里3.5萬人,可是經濟效益也是這地區最高的。美國東部紐約城市群和西部大洛杉磯城市群的經濟比重占全美經濟80%,日本東京到大阪短短600公里距離,凝聚了全日本45%的人口,經濟比重也占到了80%。

  第三,只有沿海地區才有條件建造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群。這是由運輸成本決定的。正是現代經濟和海洋運輸緊密相連的特點,決定了內陸地區無法形成具有

競爭力的工業化優勢,自然也決定了西部開發的舉步維艱。其次,城市整合和發展的規模越大,其發展紅利就越大,并且成幾何倍數上升,當地級城市發展為省級城市,其發展紅利是10倍,當省級城市被整合到跨省發展的超大都市圈,其發展紅利就可達到100倍。因為人口密集的都市群,縮短了運輸距離,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資金周轉,除此以外的教育和文化效應都會帶來成本降低、效益上升。

  正是基于以上三大理由,中國城市化戰略應該選擇順勢而為,繼續迅速發展和擴大已經初具規模的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都市群。將長三角北延至安徽省蕪湖,南下至浙江金華。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00人為城市化標準,該地區可以密集5-6億人口;將現有的廣東珠三角和福州廈門連接成東南沿海城市群,至少可以容納2億人口,渤海灣從北京算起一直延伸到江蘇東海,可以密集起3億人口。據測算,中國到2030年將達到人口最高峰16億,之后,人口將開始下降,降到12億為人口平衡點。三大超級都市圈容納了10億人口,還有6億人口,其中1億在農村,2億在小城鎮,3億分布在中部的武漢-長沙-南昌、西南的成都-重慶、西北的西安-蘭州以及東北的沈陽-長春-哈爾濱等次級城市圈。當農村人口只剩下1億,即使農業生產效益從現在開始停滯不前,到那時也等于現在9個人的收入給1個人了,農民怎么會不富裕?

  一定會有人說,城市規模過大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這我承認,但也必須看到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沒有負面因素的方案,只能是相比較哪個更加有利而言。中國人口眾多,土地稀少,不搞人口高度密集型超級都市圈發展戰略,就業問題、環保問題、

能源使用效率問題以及三農問題都無法解決。

  清華大學環保系曾做過一項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西部土地沙化主要原因是人畜過多。與日本相比較,人口密集發展的好處更是一目了然。按照國土面積計算,日本的人口密度大于中國,但是日本環保以及原始森林的覆蓋率比中國高得多,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市,農村尤其是山區,人煙稀少,環境自然就被保護起來。而按照密集人口的沿海超級都市圈發展戰略,即使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有2500人,容納10億人口也只需要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才是對有限土地最大限度的節約利用,況且還能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

  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打造東部超級都市圈的道路。基于這樣的戰略,我們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進城的農民扎根落戶,使他們盡快成為城市居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進城打工只是為了賺點錢,然后回家鄉。為了吸引農民工安居城市,政府就必須投資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醫療問題和子女受教育問題。比如,政府可以投資建造簡易實用的住房,廉價租給民工;可以在民工聚居地設立低價甚至免費的

醫院和診所;義務教育經費可以撥付到每個受教育者,讓義務教育經費跟著人走,這樣進城打工的農民,把他們的孩子帶到城里也帶來了教育經費,就不會成為城市教育的負擔,他們跟著父母在城市長大,到他們成年,就完全適應城市生活了,自然成為城市居民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