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任志強南京再拋四大怪論 中國年入1萬8就是富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1日 11:12 現代快報

  南北地產“大鱷”昨天齊聚金陵鐘山,在現代快報和觀點房地產會員機構主辦、江蘇電信冠名舉辦的“城市觀點論壇·南京行”上共話國內地產業。拋出“富人窮人論”的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昨天再次就“富人窮人”論、商品房空置率、房價收入比和高檔住宅等話題“怪論迭出”,成為論壇焦點。

  “怪論”一:人均年收入3萬就是富人

  任志強拿出了香港出版的一個“2005年統計年鑒”說,中國居民收入劃分為七個等級,最下面是20%,有5%的困難戶,我國文件規定,中等偏下的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列為經濟適用房的供給范圍,最低收入家庭和困難戶列為廉租房的供給范圍,我們實際討論城市房價收入的時候,應該是討論75%的人。

  “看看美國是怎么分類的。美國也是七等份,第一個1%的份額是巨富,第二個是5%的家庭稱為富,第三個等份是25%的家庭稱為小富。在中國,5%的人人均年收入是31000多,10%的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5773元,25%的人是18498元的年收入,低于上海的平均年收入。”

  “怪論”二:房產實際空置率只有1%

  對中國住房空置率已經很高的說法,任志強同樣嗤之以鼻。他說,有人說中國的空置率有26%了,說出這個觀點的人連起碼的空置率概念都不懂。整體空置率應該是“住房存量中無人居住的單元數目和所有住房單元數目的關系”,不是你沒賣出去的房子是空置率,市場上分析的是用房地產開發中“大概今年有1.14億平方米竣工的房子沒有賣出去叫做空置率”,這是最大的錯誤。“我們現在的存量按城市來說住宅量大概100億平方米,加上其他竣工量大概140多億平方米”,任志強說,“我們的空置是多少?去年有兩個數字,一個是統計局1.14億平方米,第二個公布的數字是國土資源部公布的1.41億,所以我們空置率不能用26%,而要用實際的空置率1%。”

  “怪論”三:房價收入比決不是10%-20%

  緊接著,任志強對有專家認定的“房價收入比”概念也大肆抨擊。他說,更多的專家在定義房價收入比時,分歧就很大,有很多不同的概念。他認為房價收入比的概念是在自有住房的當前價值中產生,不管你賣沒賣,市場價值是按一套住房來說,它的中位數和所有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的比值,這個也是國際定義的房價收入比。

  依然以香港的這份統計年鑒為“藍本”。任志強說,根據2005年統計的主要城市房價收入比,北京最高,然后是上海、南京、杭州、寧波,這幾個都屬于房價收入比比較高的城市。最高的是七點幾,全國平均只有三點幾。現在很多城市之所以比較高,是因為那個地區的人均GDP超過了6000美元,北京是5700多美元,更多的地區是按1000美元計算的,本身就應該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全國的房價收入比是3.26和3.21,我不同意很多人說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達到10%到20%。”

  “怪論”四:只供了2.5%的房子給富人

  任志強一氣呵成,對住房面積也提出“非議”。他說,香港統計40平方米以下的

戶型叫做A戶型,C戶型是70到99.9平方米,A、B、C戶型叫做中小戶型,香港的D、E戶型是100平方米到159.9平方米,160以上才叫大戶型或者
豪宅
。大戶型、豪宅的生產量在香港大概是10%的關系,內地
別墅
和高檔房投資在8%到12%之間,最高的投資是12%,但是套數并沒有占這么多。從套數情況看,2003年全國生產的住宅一共是203萬套,別墅和高檔公寓占到18525套,最高的時候占到了4.2%的比例,1999年只有2.6%的比例,也就是說高檔商品房加上別墅產品,在總的生產結構當中,雖然投資占到了8%到12%,但是投資戶數只占到5%。任志強說,有人認為供應的公寓面積也要統計一下,從北京的公寓情況看,14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66.9%,80到100、120到140平方米的比例占到60%多,公寓、豪宅只占百分之五點幾,這么算完了以后,如果再扣掉66%的話,那么所有高檔豪宅只占2.5%或者低于2.5%,都說貧富有差別。“我們只供應了2.5%的房子給富人,那么還有什么要產業結構調整的呢?” 快報記者 尹曉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0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