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石油巨頭很冤屈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8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張貴峰

  針對近日由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上漲引發的社會各界對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議論紛紛,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日前在成都為兩大集團抱冤屈——“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大型企業,不惜以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去年,國際原油大幅上漲,為了維護穩定的大局,中石化補貼原油和成品油之間的差價高達512億元,中石油也補貼了310多億元,兩大
集團當年總共貼補八百多億元……”(《四川新聞網》3月27日)

  閱讀這則新聞,不禁想起不久前,李榮融主任在論證石油、電信、電力等國企“幾乎沒有壟斷”時,所說的另一段著名的話:“國有企業搞了半天,它是國家的,它是人民的。所以,它所獲得的盈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的”。

  不難發現,兩段議論雖然同是在為國企抱屈,但聯系起來看,卻潛含著邏輯上的矛盾——既然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大型企業,說到底“都是為人民謀利益的”,那么又何來“犧牲自己的利益”一說呢?反過來講,如果石油巨頭們存在“自己的利益”是確實的,那又如何保證其行為“都是為人民的”而不會為自己的呢?

  顯然,類似這種充滿矛盾意味的說法,我們并不陌生,尤其在涉及那些兼具壟斷性和公益性行業的國企比如水、電、氣時,更是如此,而且情形往往都是這樣的:當人們對這些企業的壟斷表示不滿時,后者會再三強調自己的公益(人民)性,借以論證壟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當公眾對其經營行為表示懷疑——比如動輒漲價時,這些企業又會反過來亮出“自己的利益”,諸如成本太高、犧牲太大之類問題,倒“苦水”、訴“冤屈”。

  拋開具體的是非不論,這種言辭矛盾,實際上折射的是當前我們對國企尤其是壟斷國企在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壟斷與公益認識上的曖昧和矛盾,以及協調整合這些關系的制度機制上的含混和欠缺。以石油行業為例,這種矛盾至少突出表現在,其一,沒有將石油巨頭們所承擔的公益使命與企業利益嚴格區分開來、給予清晰界定——在談公益的時候,對“犧牲”耿耿于懷,而一追求起“自己的利益”,又往往抱住壟斷不放。其二,缺乏調和與疏導上述這些關系的制度安排,使公益與私利、國家與企業利益能整合互動起來,比如,如何讓石油企業的壟斷收益轉化為公共利益,又如何在尊重企業“自己利益”的同時防止其濫用壟斷地位損害公益?

  基于這種理解,再回到

成品油漲價事件上,會發現,時下公眾之所以對此議論紛紛,關鍵也許并不在漲價本身是否合理,而在于,漲價背后隱含的種種認識矛盾以及化解這些矛盾的制度缺失,比如,石油企業對原油和成品油差價的補貼,有多少是屬于真正“犧牲自己的利益”,又有多少是其憑借壟斷地位獲取原本就該回饋的公益責任?這種利益分割、承擔的邊界在哪里,如何給予制度規范?一個最直觀的問題正是,兩大集團因為貼補差價少賺800億固然是事實,而其由于壟斷又多賺了多少呢,這后一個事實該怎么算?

  我想,除非這些問題都得到很好解決,公眾對

成品油價格上調以及石油企業的“冤屈”的認同度,就難言樂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