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波蘭道路的思考:私有化的后果會如何(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8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水皮雜談

  “在所有實行了經濟轉型的經濟體內,因之發生的所有制構成上的變化并沒有嚴格按照改革家們的設想去發展,而且同樣令人感興趣的是,它們所得的一切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波茲南斯基為中國讀者寫下這段話的時候,百感交集,波蘭私有化現在的結果也并非政府的初衷,但是對所有權進行的激進改革導致國有資產的絕大部分落到了外國人手中。

  在波蘭人看來,不建立私人所有制,便不會有市場經濟。但是如何把數額龐大的國有資產交到私人手上呢?是通過免費向本國國民分配實現,還是通過向投資者出售實現,卻是一個問題。雖然把國有資產奉送給本國公民的思想最早還是在波蘭醞釀的,但是在整個東歐地區卻沒有得到改革操縱者的認同。根據市場教條主義的認識,一切資源都必須根據他們的價格進行分配,于是拍賣就成為一種必然的手段。

  無論是發行

股票公開上市式的拍賣還是直接銷售式的拍賣。后果是一樣的。

  1990-1992年,波蘭政府選擇了10家效益最好的國有企業上市,很快這便成為外資的機會,上市的10家公司無一例外被外資控股。

  私有化之初,為了能夠向國民免費分配國有資產,波蘭成立了10多個全國投資基金,國民所分配的私有化

證券按照等值原則轉化成了這些基金的股份,而國家將一部分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給這些基金。經過2-3年的磨合和整頓,到1995年,投資基金又將自己控制的絕大部分資產出售給了外國投資者。

  波蘭被外國人買走的情況是不可避免還是人為造成的?

  激進的改革使得波蘭人沒有民族資本主義生成和成長的時間,也就失去了財富積累的空間,這一點和中國在漸進的改革中欠許多種經濟成分共存,從而為民營資本的成長提供可能形成鮮明的對照。

  但是,資本的力量并不是全部。

  “缺乏民族主義是目前東歐國家所采取的虛假改革方針的根源。在東歐,人們既不具備法國人所說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國民,也不具備德國人所說的對歷史的集體認同感。很難想像一個被剝奪了自己大部分資產的社會,會具有很強的來源于民族主義的公共利益意識。”

  這就是全球化沖擊下的波蘭私有化,波茲南斯基認為,同社會主義的“工人國際主義”為理想一樣,波蘭新興的資本主義也是建立在類似“資本家國際主義”理想之上的。在一些書呆子眼中,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全球資本主義。在這樣的制度下,民族邊界消失了,投資人的國籍也不重要,資本已經分散并且匿名,國有資產落到何人手中又有什么關系呢?

  波茲南斯基認為,波蘭“不完善的市場”之所以出現,和“自由派思想”知識分子對于集體意識操縱有很大關系。

  在國家社會主義向某種形態的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中,有兩大利益集團。一個集團由那些希望自己成為資本家的人組成,另一個集團由那些自己并不想成為所有者而只想在過程中撈取好處的人組成。從道德層面看,后者似乎更有感召力。

  “正是這批對自己去接管國有資產并沒有多少興趣的人,卻擁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使他們足以保證國有資產被掌握在政府官員手中,能夠隨意壓低價格將這些資產處置掉。”

  “他們之所以會選擇某種特定形式的私有化模式或者說手段,也是因為他們具有的可悲人格給他們的巨大影響,他們不但討厭原有的資本所有者,而且特別憎惡本地的資產階級分子。正是這么一種消極心理,使他們不愿意自己也變成資本的所有者,但在他們看來,如果必須有人來扮演這種角色,這些人一定不是本地人。正是帶著對本地人的成見,知識階層的這種社會群體總體上講全部公開支持外國人。”

  這真是典型的“崇洋媚外”。

  很多人都知道波蘭的獨立工會,從人數上講,獨立工會擁有足夠的代表性,完全可以將政權攬在自己的手中。但是有意思的是,獨立工會并不想成為政黨,而是自我設計為維護工人經濟利益的組織。正是按照這種政治安排,由瓦文薩掌舵的獨立工會授權由知識分子組成的民主聯盟提出改革綱領,而這一任務又依次被交到了

財政部的巴爾策羅維奇一個人的手中。即使在獨立工會演變成了團結選舉行動黨并上臺執政之后,巴爾策羅維奇依然被任命為財政部長,連續二次在波蘭推行了“休克療法”。

  不得不指出的是,波蘭私有化的同時,正在申請加入歐盟,這樣就導致經濟的突然開放。不僅是私有化,就是改革綱領的其他內容也都是基本上按照當時正在進行的加入歐盟談判的要求作出的設計。

  不得不指出的還有,在戰后的東歐,波蘭沒有進行過農業集體化,農業生產一直是私營的,波蘭私有化所造成的“健康的經濟衰退”同樣也給這個惟一市場化的行業造成了破壞。由于沒有實行廣泛的免費分配國有資產,波蘭農民被事實上排除在了私有化的進程之外,成為在私有化爭奪中敗北的利益集團中惟一一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擁有過私有財產的集團。農民命苦,古今中外皆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