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新農村建設工程惠及9億農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9:40 中國發展觀察

  原松華

  “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將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增長14%!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向人代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盡快使廣大農村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眻蟾婷鞔_提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點由城市轉向
農村,增加對農村教育和醫療投入方面“真金白銀”的投入,一項惠及9億農民的工程啟建。

  新的戰略選擇

  “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寫照的三農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根據數字顯示,現階段,中國還有3.2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占農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強;有2000萬人用不上電,部分地區電價過高。清潔能源尚未普及,許多家庭還不得不燒秸稈和薪柴;近100個鄉鎮、4萬個建制村不通公路,1萬個鄉鎮、3多萬個建制村不通瀝青路和水泥路;農民的社會保障、公共文化事業、農村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等方面都十分薄弱。

  這種狀況需要改變。2005年10月召開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并寫入“

十一五”規劃建議;在此基礎上編制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兩會審議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引起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

  而在此前,2月14日,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書記、省(市)長、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以及部隊各大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齊聚中央黨校,參加省部級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研討班。這次會議被看作是新農村建設方略預熱“兩會”的前奏,有利于在高層干部中統一思想,加大貫徹中央方針政策的力度。研討班結業的第二天,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頒布,對新農村建設戰略進行全面部署。

  “這說明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一號文件’不僅僅提出了年度的支農目標,而且把新農村建設、把三農問題放在了一個戰略層面高度考慮!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記者采訪時說。

  在張立群看來,政府從控制城鄉差距擴大、將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入手,采取多項具體措施,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轉變。

  以往,由于受財力限制,政府對農村提供的公共服務不足,農村的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主要由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己辦,與城鎮相比差距非常大。數字統計顯示,2005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全國農民人均收入3255元,相對差距3.22 ∶ 1;改革之初的1978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農民人均收入134元,相對差距2.57 ∶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成為推進和諧社會的最大障礙。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外貿對中國GDP的增長起的作用較大,而國內需求的增長相對較小。特別是農村的消費沒有拉動起來,關鍵是農民的收入水平低。真正要打開農村的市場,就要讓占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民更快富裕起來,農村群體有了足夠的購買力,中國的市場才能真正打開,擴大內需的方針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這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條件,”2月22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介紹,“2000年,我國GDP為8.95萬億元,財政收入為1.34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3.3萬億元;而2005年,中國GDP已增加到18.23萬億元,財政收入3.16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6萬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農村建設的提出意義更加深刻,它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新的戰略選擇,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動力所在。

  財政支農力度空前

  本著“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財政資金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新農村建設戰略的實施。

  3月1日,陳錫文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專題講座時透露,中央和地方財政將籌集數千億元主要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兩大領域。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安排1000億元用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

  3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表示,該委同有關部門研究確定了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三個方面的投資和項目建設的重點。

  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今年擬安排120億元人民幣,加強種子工程、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大型灌區的節水改造等,主要是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方面,集中力量辦好“水、氣、路、電”四件事,即農村安全飲水今年安排40億元投資,農村能源安排25億元投資,農村公路建設安排國債和車購稅資金170多億元,農村電力建設今年將安排12億元國債。這樣可以解決2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可再建250萬口戶用沼氣池,改建新建鄉村公路18萬公里。此外,在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方面,準備安排60多億元投資,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

  專家預計,整個轉移支付的數字可能達到4000億元,比2002年翻一番。

  杜鷹表示,要建立一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的存量,同時把增量重點向農村傾斜,不斷地加大對農村和農業的投入,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必須要承擔起來的責任。

  接受記者采訪的有關人士也表示,新農村建設國家財政支農、措施、力度大,投入多,公共財政的陽光將更多地照耀到廣大農村,我們的農民將更多地享受到發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從‘少取’到‘多予’,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村公共品供給,將徹底緩解農民的負擔問題!鄙綎|省農業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所季明川教授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具體到對廣大農民非常歡迎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這這些直補措施,將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

  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趙長保看來,在現階段,打下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現在關鍵的是這些支農惠農措施如何落實到位,保證投入總量逐步增加、讓政策發揮真正的效力。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扎扎實實作好基礎性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

  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提高農民收入問題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部長張軍擴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解決這一問題無非兩條渠道:一方面是多予少取,增加“輸血”;另一方面是通過各項政策措施,提高農業及農村非農產業的生產率,增強“造血”,培養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這無疑會對我國農村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解決農業“大而不強”、農民“多而不富”的問題,需要轉變傳統的農業增收方式,通過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拓寬渠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步帶動農村的城市化。

  兩會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統籌城鄉發展,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中國人多地少,農村人口不可能都拴在土地上。關鍵還是靠工業化、城鎮化‘減少農民’從而‘富裕農民’!

  全國政協常委、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厲以寧教授認為,對體制轉軌中的中國而言,“工業反哺農業”既是經濟體制深化后的結果,也是城市化達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在中國,離開了改革,離開了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只可能是一種構想而難以成為現實。

  “現階段,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在了解農村資源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前提下,鼓勵城市中的企業向農村和農業進行生產性投資,確立公司帶動農村致富的模式!眳栆詫幷f,具體地說是扶植和引導若干龍頭企業,把農民變成種植戶、養殖戶或手工業品生產戶,公司負責組織生產和推銷。這一模式在一些地區經過試驗,已經被認為是有效的。在某些企業,還實行了農民入股。農民既取得勞動收入,又取得紅利,這一體制有助于新農村建設。

  1991年就提出新農村運動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從歷史的經驗看,凡是農村問題解決好的地區,都是農村勞動力大量減少。從農業產業轉換到非農產業,從農產品的供給者變為農產品的需求者,這樣需求多了,價格自然上漲。那么,農民的收入就會增加!崩,美國的農業人口比例從1920年的30.1%減少到2000年的2.6%;法國從1930年的31%下降到2000年的1.6%;日本則從1950年的48.3%減少到2000年的5.1%;開展新農村運動很成功的韓國也是從1960年的63.2%下降到2000年10.9%。

  與此同時,還需要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包括深化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工程。需要跳出“就三農抓三農”的傳統定式,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格局中,把農村進步放到整個社會的進步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進而統籌規劃政策、公共資源、基礎設施及產業布局。在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和農村改革的推動下,如何遏止各種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卷土重來,避免農民負擔反彈;怎樣從財力上保證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是新農村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在中國社科院社會研究所的陸學藝教授眼中,要建設和諧的新農村體現在體制上,更主要的是解決農民和國家的關系,農民和干部的關系,這樣做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更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33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