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虧大了的國企只能逆水行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3:54 紅網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記者日前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05年我國國有企業虧損額達到1026億元,同比增長56.7%,增幅同比上升49.1個百分點。虧損額接近1998年巨虧時的水平,是歷史上第二個虧損高峰,虧損額增幅則創下了近16年來新高。(2006年3月26日《新京報》)

  在分析國有企業利潤下滑原因時,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江源認為有四個原因:產
品成本上升較快;價格機制尚不完善;產能過剩效應開始釋放;缺乏核心技術。

  這四個原因是不是導致國企巨虧的根本原因呢?筆者不防試著分析一下。企業成本過高自然容易致使利潤空間變小,企業支付的最大成本無外乎工資和

能源、原材料等。我相信隨著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除國企外,非國企同樣會承受了成本上升過快的巨大壓力。那么非國企能夠實現盈利,國企憑什么要巨虧呢?是因為國企職工的工資迅速增長,我似乎沒有聽到這樣的“喜訊”。因此,這固然是一個理由,但能不能成立是讓人懷疑的。

  “部分資源性產品和公共產品價格政府控制較多,未形成市場化的價格調節機制,導致與之相關的行業利潤大幅波動。”我始終琢磨不透這種價格機制怎么就造成了國企虧損的原因。如果江源的話可以當真,我以為作為政府兒子的國企要比非國有企業更容易獲得比較優勢的價格。這非但不是一件壞事,倒更容易形成價格壟斷,應該是競爭優勢而非劣勢。

  那么產能過剩效應開始釋放或許是一個直接的原因吧,根據供求曲線,供大于求,必然會導致價格下降,當價格低于成本時,必然會虧損。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很多國企都是某一行業的壟斷者,生意是一家人在做,供大于求時,他可以少生產點,倒不至于要大量賤賣,果真如此必有其他難言之隱,而不是巨虧的重要原因。

  如此看來缺乏核心技術似乎是唯一具有說服力的原因了,畢竟很多國企職工素質不太高,設備老化,創新不力,缺乏核心技術,自然就缺少核心

競爭力,虧損在所難免。可是我們又要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國企往往又是財大氣粗者,果真拿出巨資來創新,提升技術的話,倒容易形成集聚的后發優勢,這方面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因此,以上四個原因不能不說是原因,但只是"技術層面"的原因,其改進也易,造成國企巨虧的背后也許還有深層的原因,其改亦難。比如國企由于所有制決定了它是塊“唐僧肉”,人人皆想得而食之,這就不可避免地有人要把肉從鍋里拿到自己碗里。于是以權謀私、腐敗、權錢交易屢見不鮮,國有資產嘩嘩流失。也正因為國企所有制決定了國企既不屬代理者自己的,也不是職工的,要搞好光靠加強代理人的責任是很難的。從人性來看,不是自己的東西,既不會珍視也難以搞好。

  長期以來國企是政府的一個部門,企業管理人員是政府的官員,不是向企業發展負責,向企業職工負責,而是向上級負責,向上級領導負責。其運作方式,管理體制,不是按照市場規律和現代企業的要求,而是按照行政機關的模式來運行。在這種體制下,企業管理者不是企業家,而是官員,他們往往不會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深入研究企業管理和市場,而考慮在位的“政績”,他們習慣于壟斷經營,壟斷價格,不善于在市場上公平競爭,稍為有一點競爭就敗下陣來,具體地就表現在經營虧損上面。

  國企改制才是條出路,這基本上是一個共識,國企的巨虧不過再次警告我們“堅持改革不動搖”,而且要加快改革步伐。誠然,改制是逆水行舟,困難重重,但不改就是不進則退。

  (作者:廖保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