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虧損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3:52 珠江晚報 | |||||||||
2005年我國國企虧損額達到1026億元,同比增長56.7%。虧損額接近1998年巨虧時的水平,是歷史上第二個虧損高峰,虧損額增幅則創下了近16年來新高。(見昨日《新京報》) 前幾年,媒體上充斥著各大國企扭虧為贏的利好消息,仿佛我們的國企已經找到一條脫困之路。現在看來,那不過是有些人在營造國企改革成功的幻象而已。
有意味的是有關專家對今年虧損原因的歸咎。只可惜,四大原因中沒有一條歸咎于企業的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問題,仿佛國企管理者都是天使。 歸咎的指向很明顯,那些國企虧損是因為成本上升,價格未市場化——只有提價才能解脫虧損高峰中的國企。噢,原來這個“虧損高峰”是在為又一批公共產品的漲價吹風點火! 最初對國企虧損的歸咎,是強調國企的政策性負擔過重。說國有企業是集生產、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社區管理職能于一身的“社區單位”,稱國有企業肩負著提供財政收入、穩定就業、實現國家發展戰略、提供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多項政策目標和社會職能——負擔這么重,當然會虧損了;要扭虧為贏,當然要減負了。在扭虧的名義下,下崗分流、剝離不良資產、對企業進行補貼、提供優惠等措施無所不用其極。 好,這幾年國企扭虧手段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再下崗企業就沒人了,再剝離銀行就要崩潰了,再補貼、再優惠國家也承受不了、全民也不答應了——這種情況下,扭虧還有什么新的合法性?眾里尋她千百度,“成本升高”成為新大陸!于是企業開始哭窮,專家開始為“漲價式扭虧”論證合法性。無論如何吧,虧損的原因全來自外在。“第一次高峰”是把扭虧成本推向了國家和工人,此次扭虧成本則指向了全民,試圖以普遍性的漲價來扭虧。 我真不知道,在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生產成本處于一堆糊涂賬的情況下,有什么資格把虧損的原因歸咎到成本上? 我也不知道,在企業未有充分的理由讓公眾信任自身經營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時,又有什么資格把虧損的原因都指向了外部,把扭虧成本都推向老百姓? 曹林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