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企業裁員報了工會又如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1:58 大洋網-廣州日報

  彭興庭

  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法制司副司長、《勞動合同法》(草案)起草人之一芮立新前天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說,企業裁員50人以下可以單方面進行,而不需報工會說明(《京華時報》3月26日)。

  我想,除了一些大企業,許多小公司不可能有50名員工可裁。也就是說,最終要到工會去說明的,都是大企業、大公司,看來,工會也是“嫌貧愛富”。≡僬,既然有了這么一條規定,他們不會今天裁49人,過個把月又裁48人么?這種分批進行的“下有對策”,可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其實,“裁多少人”才去工會說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裁員”,報了工會能起到什么樣的效果。

  “工會主席

維權被炒”也不是第一次聽說了,既然工會主席都可以被老板炒掉,那“企業裁員”去工會那里備案,又有什么用?我國工會的處境確實有點尷尬,一方面要維護職工權益,這就不可避免要跟公司領導“硬碰硬”;可是,另一方面,經費又主要來源于本公司,工會主席自己還得接受公司董事的領導。既然工會工作人員自己的腰都直不起來,存在隨時被“下崗”可能性,又憑什么去撐職工的腰?

  現實中,許多事業單位和企業,工會組織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的現象屢見不鮮。工會干部的兼職性和附屬于企事業單位的特征就表明了其在許多

勞動合同糾紛和工人權益受害的案件中,只是一個多余的角色。在我的印象中,工會總是熱衷于開展一些不痛不癢的“送溫暖活動”,處于的是一種“拾遺補缺”的無權地位。

  工會對企業的過分依賴使工會在維護工人權益時的“失語”顯得“理所當然”。工會的剛性“不在”,職工的權益“何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裁員”,報了工會又如何?如此,再怎么細化法律、嚴格制度,恐怕都于事無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