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長三角會不會重現珠三角困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6日 16:35 中國經營報

  作者:賀軍 來源:中國經營報

  安邦視線

  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格局中,珠三角和長三角處于“領頭羊”的地位,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經濟“增長極”。2005年,珠三角以占全國4‰的面積,創造了中國10%的GDP。2005年前
三個季度,長三角GDP占全國的比重達到22.7%,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達到35.8%。

  不過,珠三角面臨的發展極限問題正撲面而來。在20多年以土地換資金、以空間求發展、以出口為導向、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之后,珠三角的資源已所剩無幾。在臺灣地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發布的《2005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極力推薦”的城市主要來自長三角地區,而8座“暫不推薦”城市中,就有7座集中在珠三角地區,臺資的投資方向開始轉變。

  與珠三角相比,

長三角的處境似乎要好得多,不僅經濟腹地比珠三角要廣,產業結構上比珠三角的“水平”要高,在環境容量、土地資源上,也不像珠三角那樣極度局促。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長三角就能避免珠三角的困境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現有的發展模式不變,長三角所擁有的更大的市場空間,只是延緩了長三角的矛盾和危機,最后的結局必然相同。

  長三角的發展方式面臨潛在的危險,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和土地資源的利用。

  整體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都是政府在主導推動,長三角地區也不例外。江蘇和上海的政府強勢不用多說,浙江的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雖然較少,但從運用的資源、推出的政策、追求的經濟目標來看,依然有強烈的政府參與痕跡。在政府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的強烈動機下,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認識并不到位,急于求成的心態嚴重,為了經濟發展什么資源都敢動用,什么政策都敢出臺。這種模式驅動了經濟列車快速奔馳,但當出現資源約束的跡象時,想剎車已經來不及了。

  在產業結構上,長三角雖然集中了不少的高科技制造行業,但本質上仍然是以裝配制造為主,離真正的創新還有很大的距離。現在雖然強調產業結構升級,但真要實現起來,難度很大。產業結構升級也是個系統工程,它與文化升級、與人才素質提高、與市場環境變化的關系極大。如果不綜合提高多方面的環境要素,結果很可能只是“想變,變不了;想走,走不動”的尷尬境地。

  在土地資源的利用上,以土地交換生產資源是國內普遍的行為模式。事實上,這是政府部門除了權力資源之外,唯一有效的經濟資源。據國內官方機構的調研,在長三角很多地區,地方財政收入的60%來自土地資源,基本上是“土地財政”。中央現在雖然強調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然而,土地已經用得差不多了,還能怎樣加強管理?事實上,只要現行的土地國有制不改,無論怎樣強調,用處也不大。

  因此,從以上三種關鍵因素來看,未來長三角很可能會面臨與珠三角同樣的困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