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典牌國際玩笑還有多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6日 13:08 中國產經新聞 | |||||||||
撰稿/CIEN評論員商寅泉 整個3·15期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歐典地板事件,經過一陣緊張的內查外調,最近幾天終于讓消費者聽到了最“權威”的說法:歐典企業總裁閆培金近日承認,歐典地板德國血統的顯赫身世不過是一個國際玩笑。為此,閆培金表示,鄭重向消費者致歉。
國際玩笑?一個行銷數年、產品遍及全國、甚至深入千千萬萬家庭的偽造出身的品牌,在被曝光之后,僅僅說一句:“這不過是個國際玩笑”就能了結了嗎?歐典的造假是孤立的嗎?在歐典造假的表面現象下,究竟掩蓋著多少假冒橫行的土壤?誰來為被歐典欺騙的消費者埋單? 在央視3·15晚會上,歐典地板德國血統的外衣被剝了個一干二凈:“號稱行銷全球80多個國家、源自德國、著名品牌地板的德國歐典總部根本不存在,所謂歐典地板源自德國的說法是嚴重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在這里,筆者首先要感謝中央電視臺,每年的3·15晚會,央視都能拋出幾顆重磅炸彈;其次,就歐典地板事件,筆者想就中國的消費環境說幾句話。 客觀地說,盡管歐典承認開了個國際玩笑,但筆者一點也不因此而輕視歐典地板,反而對歐典地板的營銷策略產生了一些敬佩。歐典把這個國際玩笑開在中國,真是找對了地方。筆者不知道歐典當初打市場時,是誰給它出了這么個好主意,讓這個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無名小卒,戴上一頂德國出身的高帽。這個策劃可以被載入中國策劃著名案例的史冊,因為它摸準了中國消費者盲目崇洋的心理。其實,這種盲目崇洋的心理不光停留在選用地板上,幾乎在所有的消費領域中,都有這種現象存在。比如,南方有一個人,從一家生產電視機的企業出走,到香港注冊了一個品牌,然后開始標榜海外出品的概念,實質上的產品從廠房到員工,都沒有跳出南方的這個省,但這種事誰管過? 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消協把主題定為消費與環境。筆者認為,正是消費者盲目崇洋的消費行為,助長了假造身份、假貨橫行的惡劣環境。雖然有些媒體總是在追問閆培金為什么對消費者的賠付要求閃爍其辭,但筆者認為,即使閆培金不進行任何賠付,在道理上也是站得住腳的,因為在產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的前提下,用品牌宣傳欺詐的名義索賠,理由并不充分。 但是,說消費者索賠的理由不充分,并不是就說歐典可以逃避處罰。在歐典的事件中,更重要的是反思我們整個國家的市場管理體制,反思造成歐典得以成功的消費環境,反思除了歐典,是不是還有許許多多的“歐典牌”國際玩笑還在進行中,是不是還有更為隱蔽的商業欺詐正在進行中。 比如,商場買200返300(券)是不是商業欺詐? 比如,“本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是不是霸王條款? 比如,航班延誤不可抗力免費由經營者說了算,是不是為航空公司推卸責任提供了借口? 如此的“比如”,還可以列出許多,任何一個消費者都能信口舉出幾例在消費中不愉快的經歷,只不過是多數人都采取忍讓的態度。因為有時候對某件不愉快的事較起真來,所引起的不愉快比忍讓還要持久,于是選擇忍讓就成了最好的辦法。 雖然歐典用假冒的德國血統開了個國際玩笑,但這類國際玩笑的本身,卻具有很純粹的中國血統。只要你仔細觀察,生活中類似“歐典牌國際玩笑”的欺詐,還多著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