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分配不公真的是因市場導向造成的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4日 03:44 東方早報 | |||||||||
中國改革雜志社 馬國川 北京大學李玲教授近日發表文章《醫療衛生為什么不能完全市場化》認為:“中國近10年來醫療衛生發展非常快,但發展趨勢是所有的資源投在了大城市、大醫院和高精尖技術上,這就是市場的導向。”
醫療資源投在了大城市、大醫院和高精尖技術上,實質就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公。正是由于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公,導致“看病貴、看病難”。但是這種不公平的醫療資源分配格局真的是“市場的導向”造成的嗎?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醫療衛生領域到底引入了多少市場機制?醫療服務的價格是政府管制的,醫生和護士的服務根本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從所有權來說,醫院90%都是政府的。可見,在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系的今天,政府仍然掌握著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醫療資源主要由政府來配置,而不是“市場的導向”。 既然政府主導醫療資源的配置,就應該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什么能夠保證政府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醫療資源配置?只有可靠的權力制約機制。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權力制約機制。既然政府配置醫療資源的權力所受監督制約尚不完善,同時又讓政府直接代替市場進行資源配置,這就等于把全國老百姓的資源都交給不會被問責者,這些集中控制起來的資源當然會給那些對自己更為有利的地方。 記得在“非典”肆虐的時候,就有人驕傲地宣稱,北京的醫院最多,北京的醫療條件最好。確實,北京集中了全國最好的醫療機構和人才。無可否認,其中有典型官僚化色彩的條塊利益實體的功勞。作為國家的首都,北京集中了幾乎所有的國家級權力機構,地方和部門在利益博弈中一再獲勝,才最終成就了北京在醫療方面的絕對優勢地位。全國最多的“號販子”集中在北京,也正是這種優勢地位的“副產品”。在北京的“協和醫院”門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每天都排著長隊,“號販子”也出沒其中,屢打不絕。可是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協和醫院”門前卻大多安安靜靜,根本沒有人排隊;雖然里面的醫生都是“專家”,但沒有專門人員倒賣“專家門診號”的現象。兩種情形形成鮮明對比,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建立起對行政權力的問責機制,政府在分配社會資源的時候,它就不可能遵循效率原則(因為不是按市場規則分配),也不可能遵循公平原則,而只會符合權力原則,只會追求自己的利益。一言以蔽之,強大的政府管制以及不受制約的行政權力,才是導致資源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 我們當然要警惕市場導向可能產生的不公平的醫療資源分配格局,但是在目前政府仍然掌握著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的現實條件下,我們更應該建立起對行政權力的問責機制,讓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只有在建立起真正的問責制之后,才能保證政府在為民眾提供越來越多的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對醫療資源之類的公共產品進行公平分配,保證醫療資源為最廣大的人民所享用,維護社會公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