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仕仁的警告與香港競爭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14:2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在香港召開的“中國‘十一五’規劃——香港的角色”研討會上,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提出警告:“我們必須正視香港被邊緣化的問題。”他認為,在“十一五”期間,珠三角各城市將積極發展港口,廣州和深圳的機場也會擴大規模,廣州更是會逐步成為地區樞紐,香港將面對更多挑戰,有必要認真思考如何維持自己的競爭力及區域優勢。
許仕仁并非煞有其事,香港作為航運、物流、貿易中心的地位近年來確實受到了珠三角城市的挑戰。正如他所言,珠三角城市“在位置上較接近貨流的源頭”,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和港口服務水平的提高,它們的競爭力越來越強。2005年,深圳港集裝箱為1619萬標箱,增長18.61%;香港為2260萬標箱,但其增長率只有2.8%,兩相比較,就能看出香港在華南貨運市場地位的下降。 根據香港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統計,在華南地區的直接遠洋貨運市場,香港的占有率逐年減少,從1996年的96%降到2003年的62%,這兩年深圳等港口吞吐量和直航率都在增長,香港的市場占有率應該是進一步減少。香港經濟發展及勞工局估計,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香港在華南貨運市場的占有率將在2020年減少到45%。由百分之八九十減少到不足一半,即使不能說是被邊緣化,也是中心地位的喪失。近年來廣東外貿大幅增長,2005年增長近20%,華南地區貨源的增長率因此也比較高,但因為深圳等港口的競爭,香港港口并沒有與市場同步增長,增長率偏低,導致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05年被新加坡奪去,在全球貨運市場的地位也在下降。 貿易及物流只是經濟的一個方面,眾所周知,香港還有很多優勢產業,比如金融、專業服務、旅游等,香港的法治環境和管理水平也比內地城市更有優勢,既然如此,似乎不能由貿易地位的下降就得出香港可能被邊緣化的結論。但許仕仁作為當政者,當然清楚貿易及物流對于香港的作用。這個產業對香港經濟的直接貢獻最大,其增加值要占到香港GDP的1/4。它對香港經濟的帶動作用更是不可估量。港口貨運帶來物流,吸引了人流和資金流,才使香港金融、專業服務、旅游等產業具有長足發展的條件。香港山多地少,除了優良的港口,并無其他優越條件,如果港口貿易和物流不能持續增長,就難以積聚人才和資本,其他產業也會衰退,管理水平和法治環境便發揮不了作用,成為無本之木。因此,保持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對于香港下一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這就需要與內地加強合作。 削弱香港港口貨運優勢的主要因素是運輸成本,對于珠三角的貨物而言,從香港出口的整體運輸成本比從深圳港出口高出一元,這包括碼頭處理費、陸路運輸費和通關的成本。香港要使整體運輸成本降低,就要下調碼頭處理費;同時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合作,共同規劃和建設基礎設施,使兩地公路和鐵路的銜接更加順暢;簡化過境手續,減少通關所需的時間和費用。 近年來,這些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比如深港西部通道初步建成、廣深港高速鐵路進行規劃,貨車過境的一些限制有所放寬。但這個進度還需加快。許仕仁提出香港可能被邊緣化,是向這些人提出警告,是代表特區政府表達與內地合作的意愿。另一方面,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應該積極加以配合,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推動兩地合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