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雙重應用發展模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魏文彪/文 市場經濟模式實際也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只是相對于純粹計劃經濟來說具有效率上的更大優越性,所以,市場經濟并不意味著能夠自發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一些涉及公民基本需求而且面廣的社會領域,需要國家與政府及時跟上,進行必要的投入與干預。
在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成員國醫療衛生籌資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國位列191個成員國中的倒數第四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日前指出,正是由于中國在醫療衛生領域過多地利用了市場化機制, 才導致了現有衛生資源分配嚴重不公的局面;政府缺少必要的投入和干預是造成中國有限的衛生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中國所以會在醫療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排序中倒數第幾名,根本原因即如葛延風所指出的,中國在醫療衛生領域過多地利用了市場化機制,政府缺少必要的投入和干預。而這樣一種改革路徑所以能在醫療衛生領域起到主導作用,不能說與有關方面對市場經濟作了片面的理解與解讀無關。 其實,純粹的市場化機制一般只應在生產與競爭性領域使用,比如企業生產、商品銷售等政府不進行直接的干預,而主要由“無形的手發揮指導作用。但即便是在純粹的競爭性領域,政府與法律也并非是完全置身其外,在有些場合政府與法律其實也有進行調控的必要。比如,由于工人相對于企業來說處于劣勢地位,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所以市場化國家都相繼出臺了系列勞工權益保護的法律與制度,諸如建立與推行最低工資制度,對工人勞動時間與工作環境做出規定,幫助建立與壯大工會組織,以形成工人集體議價機制等等。盡管從“市場原教旨理論看來,這樣一種干預有違市場經濟原則,因為這種干預以法律干涉契約自由與市場選擇的傾向非常顯明,但這并不妨礙為維護勞工利益實施適度的國家干預的必要性已為世界各國普遍認同,并成為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共通做法。 至于像教育、醫療等并非純粹競爭性即公共事業領域,政府進行干預更為必要。因為,如果在教育領域實行完全的市場機制,必然導致一些公民不能獲得同等甚至是基本的受教育機會,這樣就使得這部分人進入社會之前即將喪失同等的競爭機會,盡管這樣一種機會不均非由強力導致,但同樣有損于所有職位同等開放、所有公民機會均等的公平原則,而且事實上經濟社會也將因為競爭的不充分而難以獲得發展的最大化。醫療衛生領域同樣如此,如果政府缺乏必要投入與干預而任由市場發揮作用,就可能導致不少人生病后不能得到醫治,而這無疑妨礙這部分人作為一個人理應享有的自然權利的實現,有違基本的人道主義與社會正義。從此亦可看出,醫療、教育實際更接近于社會領域而非純粹的經濟領域,所以政府理當責無旁貸地進行干預,即實施必要的國家干預主義。 其實,無論是就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做法還是就純粹理論推導而言,市場經濟實際都是一種“兩者兼顧或說“雙重應用的發展模式,即堅持效率與公平、發展與正義、激發人的創造潛能與扶助弱勢人群、增進社會最大剩余值與促進發展的最少受惠者利益的統一,而不是顧此失彼,片面、無原則地倒一方,結果導致社會天平的失衡。 所以必須“兩者兼顧或說“雙重應用,是因為無論市場經濟如何激發人的潛能,有利于增進社會最大剩余值,但共同利益與和諧發展都是一個國家與社會的最終追求目標。也就是說,市場經濟模式實際也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只是相對于純粹計劃經濟來說具有效率上的更大優越性,所以,市場經濟并不意味著能夠自發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一些涉及公民基本需求而且面廣的社會領域,需要國家與政府及時跟上,進行必要的投入與干預,而且也只有建立在這樣的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基礎之上,市場經濟才能得到更好的維護與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