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眾感覺為統計數據糾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1日 11:11 東方早報 | |||||||||
山東政法學院 李克杰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進行的一項有7625人參與的調查顯示,85.3%的人感覺自己的生活負擔比十年前更重了。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卻顯示,從1996年到2005年這十年間,物價上漲幅度并不大。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遠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漲幅,甚至在1998年、1999年和2002年中,價格還出現了負增長。
為什么人們的收入逐年增加,統計數據顯示物價上漲也不大,可公眾卻感覺生活負擔更重了? 專家給出了合理解釋。有關專家指出,CPI統計標準是20多年前制定的。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權重達三分之一,而目前所占比重十分微小;衛生醫藥用品、教育、電信等消費所占權重,與實際消費情況完全不成比例。尤其是近幾年上漲很快的住房消費,計算CPI時,“依照國際慣例”并不包括在內。 不科學、不合理的統計方法和模式,造就了嚴重失真的統計數據,而失真的統計數據必然導致國家和政府對宏觀形勢的錯誤判斷,進而導致宏觀決策的失誤。近年來,教育、醫療、住房方面的群眾呼聲日益強烈,而主管部門反應遲緩,與失真的宏觀統計數據不無關系。 看來,及時調整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是我國改革事業健康順利發展的關鍵。而這些同樣也要建立在對社會形勢的科學合理真實評價上,其中宏觀統計數據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編制全新的、科學合理的,能夠反映我國真實經濟社會情況的宏觀數據統計模式,不要為所謂的“國際慣例”所左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