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先生的觀點春節前后沒有變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0日 14:48 新浪財經 | |||||||||
段擁軍 在年后召開的50人論壇會議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提出了被許多媒體稱之為“改革四大缺陷”的反思意見,主要內容為:一,從經濟領域說,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如大型國有企業的股份化改制、國家壟斷的基本經濟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等由于障礙重重而進展緩慢;二,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轉所必需的法治環境遲遲未能建立;三,政府必須提供的教育、
這一講話內容一公布,立即成了網上點擊和輿論傳播的熱點,受到眾多讀者的熱烈歡迎,尤其令左翼朋友深深的松了一口氣,因為主流經濟學家終于正面回應火熱一時的改革反思問題。有論者甚至得出吳先生的思想觀點春節前后發生了變化的結論。在為這種變化叫好的同時,猜測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有三:一是現實的教育,二是輿論的壓力,三是學術的頓悟。 我以為這是誤解,吳先生的思想觀點春節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是我們對于吳先生既有觀點的感覺與認識。早在幾年以前,吳先生就與其他經濟學家一道提出:大型壟斷企業應適當拆分,形成競爭,以消除壟斷弊端,提高經營水平;應實施股份制改造,引進外資和民營資本,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并為相應的改革受到既得利益的阻礙始終不到位,而憂心忡忡。他多次撰文力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性緊迫性;在法治建設方面,吳先生是最早提出建立規范良好的法制環境,以促進市場經濟合理運行的學者之一(江平、吳敬璉《關于法治與市場經濟的對話》,見《新華文摘》2003年3期)。他反復講要建立好的市場經濟,力避壞的市場經濟,不能搞成裙帶資本主義或者親朋好友資本主義。他甚至心情急躁地說:“我們怎么能讓腐敗延續那么長的時候啊”(吳敬璉《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三聯書店2001年3月版,第381頁,以下注明頁碼者,均出自書該)。在意識形態方面,他指出,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原理要反復講,讓大眾和官員都明白,以建立信心(39頁);“阻礙改革推進得更快的一個因素是舊的意識形態的障礙,但更重要的是某些既得利益集團不愿意放棄既得利益”(81頁)。在社會福利建設方面,吳先生也是最早提出用出售轉讓國有股份的資金充實養老金賬戶,彌補養老金欠賬,以解決國企老職工養老問題建議的學者,且力陳其重要性緊迫性。 只是這些建議和主張(當然也是多數經濟學家的主張),有些沒有變成相關的政策方針,有些雖然變成了相關政策,但政策的執行與政策目標的追求,同經濟學家希望達到的目標相差甚遠。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業已制定的政策根本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要么在執行中走樣變形,要么在實際操作中被拋在一邊。使得經濟學家們提出建議時面臨的問題,今天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更為嚴重,這才有了吳敬璉先生的重新反思。實際上是原有觀點的再次提出,既定原則觀念的再次強調,不是如個別論者所說的,吳先生春節前后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認識水平有了提高。 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吳先生關于改革的思想觀念與解決問題的原則思路,不僅春節前后而且近幾年來都是以一貫之的,不變的。只不過新的現實與特定的輿論氛圍,使吳先生既有觀點的表述帶上了點時代氣息,受到了問題境況的影響,讓人們感到新穎和前所未有。還因為,前些年人們沒有深刻感受到與認識到相關問題的嚴重性,今天感受到認識到了,因而同是這些觀點,其重要性震撼性乃至革命性,也就充分顯示出來了。如果讀過吳先生《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一書和他的一些報刊文章,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吳老幾年以前的觀點與今天觀點的一致性。 在不了解內情的人看來,吳先生反對銀行賤賣論,倡導國企轉制,強調保護私有產權,發展民營經濟,與時下他持有的新觀點是矛盾的。實際上,這個矛盾也不存在。銀行是否賤賣,是一個復雜的一兩句話難以說清的問題,在這一問題上吳先生依舊有他自己的主見。的確,以前吳先生沒有專文論及教育醫療改革的問題,因為沒有看到他在這方面的文章。但是,依照經濟學觀點和吳先生的一貫思路,他在這一問題上同輿論和公眾的看法,尤其是對弊端產生原因的認識,還是有所區別的。他在講話中認為:目前很多學者對醫療保險、醫療機構和醫藥產品生產流通體制的各種表態都過于籠統,或者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就拿‘三醫’問題來說,每一大類中的具體項目究竟是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還是私用品,也有很大差別,對于它們應否市場化,無法一概而論”,這一點說明區別的存在。至于醫療教育改革增加了普通百姓的經濟負擔,帶來了亂收費、亂作為、窮人看不起病等社會弊端,這一點吳先生同其他人一樣都是看到的,實際沒有人否認這一事實。真正的分歧在于:弊端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原則上。 同是在這個講話中,吳先生還提出,對于改革中的許多具體問題,包括某些措施是否存在“泛市場化”和向個別利益集團傾斜的偏向,或者說某些提法是否帶有“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色彩,即便是這樣很尖銳的問題,和整體上否定改革的爭論還是有區別的,不應采取上綱上線、貼標簽扣帽子方法,而應當采取百家爭鳴的方針,依照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進行,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提出要把對經濟學家個人的道德人格評價與其持有的學術觀點的評價區分開來。這是吳先生對意識形態化的學術空氣與討論氛圍的反對意見,也提出了非意識形態化的討論研究問題一個甚為合理的建議。只是在這里,一些論者可能又會讀出:不給左翼觀點扣帽子,意味著左翼觀點是正確的,吳先生承認市場原教旨主義與泛市場化觀點是錯誤的之類新含義,這當然是對吳老講話的各取所需。 總之,吳老的這番坦言“改革存在問題”的講話,令左中右三方人士感到滿意。因為從這個講話中,各方均可以讀出對自己有利或者自己認同的觀點來:右派看到的是,改革沒有到位,諸多問題由此而生;中派看到的是,改革看來真有問題,需要反思、需要改進;左派看到的則是,他們終于承認錯誤了,說明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們的呼吁是有效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