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IPO背后的較量 銀行家智慧PK政治家思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7日 13:40 新浪財經 | |||||||||
阿蒙 日前,在高盛沉醉于工行IPO時,一則消息卻把美夢領上了“南柯”。報道稱,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已被排除在中國工商銀行(ICBC)的上市承銷商名單之外,原因是中國政府擔心,高盛在另一筆交易中的角色可能與此構成利益沖突。據悉,工行原本希望將高盛包括在內,但在關鍵時刻政府指示其不要這么做。表面原因在于,高盛最近投資26億
此次,工行上市擬籌集逾150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股票發行。如此大單,難道就輕易讓美林、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漁翁得利”嗎?此刻,老對手摩根士丹利,在旁觀竊笑還是摩拳擦掌呢? 先來看看兩巨頭歷史。 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資部門,1933年美國經歷了大蕭條,國會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摩根士丹利于是作為一家投資銀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紐約成立,而JP摩根則轉為一家純商業銀行。1941年摩根士丹利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合作,成為該證交所的合作伙伴。公司在1970年代迅速擴張,雇員從250多人迅速增長到超過1,700人,并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發展業務。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進入上世紀90年代,摩根士丹利進一步擴張,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為全球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并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 高盛1869年創立于紐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之一。 在以合伙人制度經營了一百三十年之后,高盛于1999年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高盛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設有分部,并以香港、倫敦、法蘭克福及東京等地作為地區總部。高盛是集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投資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投資銀行,為全球成千上萬個重要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有的個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從中國業務拓展看,二者各有千秋。 高盛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1984年,高盛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 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中國移動通信首次公開招股發售、后續股票發售交易及可轉換債券發售交易;中國石油、中國銀行(香港)、平安保險首次公開招股發售;以及中興通訊4億美元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此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2005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交通銀行海外上市項目以及中國石油后續股票發售。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在中國牽頭經辦了近40項大型債務發售交易。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從此,高盛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作為金融顧問,高盛多次參與在中國重大并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案;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案;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交通銀行20%股權案以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等等。 與高盛相比較,摩根士丹利更善于“入鄉隨俗”。 1995年,摩根士丹利成為首家入股中國國內合資投資銀行的跨國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為摩根士丹利與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幾家國內外實體聯合組成的合資公司,摩根士丹利是第二大股東,持有公司34.3%的權益。正如其自我評價所言——具有豐富的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經驗、全面的行業知識、對中國國情的深入理解以及全球支持網絡。 摩根士丹利與中金公司曾共同參與多個大型國企民營化上市項目,其中包括: * 2000年6月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 IPO并同步在紐約和香港兩地上市,籌得資金56.5億美元 。 * 2000年10月,中石化全球IPO并分別在紐約、倫敦和香港三地掛牌上市,籌得資金34.6億美元 。 * 2001年12月,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全球IPO并同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籌得資金4.86億美元 。 * 2002年11月,中國電信全球IPO并同步在香港和紐約兩地上市,籌得資金15.2億美元 。 * 2003年10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IPO并在香港掛牌上市,籌得資金8億美元 。 * 2004年5月,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后續H股/美國預托證發行,籌得資金17.25億美元 。 * 2005年6月,在中國建設銀行計劃首次公開招股(IPO)之前,引入美國銀行作為策略性投資股東 。 從二者經營手段和風格看:高盛喜歡玩經濟杠桿,摩根士丹利則善跳交際舞。 前年12月,高盛宣布中國監會正式批準其在中國組建合資投資銀行,新公司命名為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高盛高華由高盛與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成立,高盛持股33%,北京高華擁有其余67%的股份。高盛高華可以承銷本地上市的A股項目、人民幣企業債券和可轉換債券,也可提供國內金融顧問及其它服務。另一投資方北京高華卻有特殊股東背景,一個是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另一個則是以方風雷為首的投資集團,該投資集團出資人則是高盛公司。高盛給方風雷的貸款高達9775萬美元(折合8.04億元人民幣),在高華證券10.72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中,該投資集團以及背后的高盛擁有絕對控制權。為取得這一控制權,據說高盛投桃報李,“捐獻”出數億幫海南證券填了資金黑洞。 雖不能相提并論,但有同工之妙。 今年1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和高盛投資團(包括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高盛投資團將出資37.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戰略投資將通過購買工商銀行新發行的股份完成,高盛投資團將派駐一名董事進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會。同時,雙方還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在工行IPO各方公關博弈關鍵時刻,高盛重祭“杠桿”大旗。然而,工行擁有近2萬個分支機構,控制著中國銀行業近20%資產。如外界形容的——入股工行將給予外國投資者一個機會,讓它們可以分享中國金融業潛在的爆炸式增長。不止于此,其實高盛是想一舉兩得?! 盡管秋波暗送,但高盛畢竟是一相情愿。 此前,有關工行IPO報道里,對沒有邀請摩根士丹利參與競爭工行上市顧問多發感慨或表同情。其實,工行早已給所謂的本土投行保留了一個顧問資格,中金公司可能便是最優先考慮的對象。觀察人士稱,摩根士丹利不可能甘于置身局外的安排,而沒有任何反應。他們表示,這家美國公司可能會游說中國當局,董事長兼CEO麥晉桁甚至可能親自上陣。從現在的情勢看,‘大摩’很可能是最大贏家。然而,付出了白花花銀子,高盛又能善罷甘休嗎? 值得玩味的是,從兩家投行在中國業績看,基本上是此起彼長、相映成趣的。怎樣擺平兩家巨摹,銀行家智慧和政治家思維都不可或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