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息浪潮中的人民幣匯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6日 15: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評論員 彭興韻 3月14日,溫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說:“按照現在的機制,根據市場的變化,人民幣具有自主向上或者向下浮動的空間和能力。”外匯市場的實際運行支持了溫總理對中國外匯市場特征的這一概括:最近,人民幣匯率一改匯率改革以來單向緩慢升值的趨勢,又連續下跌,人民幣匯率又回到了一個月以前的起點。匯率改革以來的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幅也相應地降
人民幣匯率機制更加市場化了,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各種因素也就更加復雜了,如全球利率氣候的變化。在人民幣匯率最近的下跌之際,有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加入到了升息的隊伍。美聯儲自2004年6月率先謹慎有序地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值后,已連續以25個基點的節奏加息14次。伯南克一再表示,他將保持格林斯潘任內貨幣政策的延續性,市場普遍將美聯儲升息的預期值提高到了5.5%。在最近幾年表現疲弱的歐元區,已經結束了它沉悶的時期。歐洲央行繼在2005年12月升息之后,最近再次將利率提高到了2.5%。然而,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所表現出的樂觀情緒,讓市場普遍預計歐洲央行將至少加息兩次。日本的通貨緊縮的陰霾漸漸消去,日本央行改變它的貨幣政策框架,被認為是日本結束了長達五年之久的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標志,也是日本央行結束寬松貨幣政策和逐漸提高利率的序曲。 然而,在海外的利率逐漸上升的時候,中國實體經濟的表現還沒有太強烈的升息要求。雖然政府一再強調要防止投資增長率的反彈,資源價格機制的改革為中國價格指數的上漲提供了動力,但原材料及各類生產資產價格指數持續了一年的下降過程,CPI在自2005年9月回到0.9%的低位后又連續數月緩慢回升,銀行信貸和M1的增長率始終沒有隨M2的增長率的上升而大幅度地上升。種種宏觀數據表明,受制于結構性及市場競爭因素的制約,中國物價指數要在短期內難有大幅度地反彈,出現所謂“負利率”并要求央行持續加息的可能性極小。與國際上熱熱鬧鬧的升息浪潮相反,近期中國貨幣市場利率卻大幅度下降了。 利率的一升一降(或不變),改變了人民幣與其它貨幣之間的相對收益,從而使全球性的資金流動格局發生相應的變化。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所謂攜帶交易,就是旨在獲取低利率貨幣與高利率貨幣之間的利差收益,尤其在高利率貨幣的匯率升值中再賺得缽滿盆盈。大量的游資沖擊的結果,會使一種貨幣匯率的升值是自我實現的。例如,此前人民幣匯率的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追逐短期回報的大量游資推波助瀾的結果。然而,全球性相對利率的變化,改變了來去匆匆的游資在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大發橫財的夢想,即便人民幣緩慢升值2%-3%,生性急躁的游資是沒有如此耐心來等待人民幣匯率緩慢上升帶來的相對較低的收益。在此背景下,游資走為上,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就不足為怪了。 然而,剛剛步入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中國的銀行們,面對匯率的這一變化,有些措手不及。國內外貨幣政策走向的時間、步幅的不協調與不一致、游資的居無定所,使得這種狀況可能會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不得不面對的常態。如何應對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微觀及宏觀金融風險,現在實則是中國金融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