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維迎真的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該多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6日 10:50 南方都市報 | |||||||||
經濟人之吳向宏專欄 張維迎在《經濟觀察報》寫了一篇題為《理性思考中國改革》,引來評者如潮,落得罵聲一片。老實說,張維迎挨罵,我一點也不同情,估計他也不需要同情。寫這篇文章前,張維迎想必早料到結局如此,一定是要挨罵的。但他頂風作案,仍然寫了,也算是到了把個人聲譽置之度外的境界吧。說到境界,還必須指出的是,張維迎的論敵一向不少,而他這
我對張維迎的對手們,擔心的也正是這一點:太多的人完全沉溺在駁斥張維迎的快感之中,卻忘記了我們辯論的目的并不是張維迎這個人。說到罵功,諸葛亮大概在中國歷史上列名前三強,能氣死周瑜,罵死王朗。可畢竟也沒能改變蜀魏兩國的實力對比。最后碰到一個臉皮厚的司馬懿,怎么罵也不接茬,諸葛亮就一籌莫展了。我倒是希望誰能有諸葛亮的功力,把張維迎罵得羞愧而死——但罵死了張維迎又如何,中國怎么改革的問題就解決了嗎? 要比賽罵張維迎,我也未必比那些人差。在我看來,張維迎這篇文章的確漏洞不少。畢竟他的專長是經濟學,而這篇文章討論的改革問題卻牽涉到太多政治學。相比之下,我本人倒有公共政策的學位。以我之長,攻張之短,挑刺誰不會?讓我寫一篇文章來挑張維迎的刺,或許勝過目前開罵的諸位。但是正如當年平原君評價“白馬非馬”的公孫龍時說過的:“辭勝于理,終必受絀”。中國的改革問題,辯到目前這個分上,論的早已經是大是大非的一個“理”字,再不是逞辭鋒之利了。 不管張維迎這篇文章細節上有千般錯,他卻是勇敢地挑明了一個不能不挑明的改革問題:當改革被某些利益集團所阻撓、所扭曲甚至所劫持時,應該怎么辦?張維迎提的方案,就是“贖買”,就是要“尊重原體制下的既得利益并對改革中既得利益受損階層予以補償”。張維迎認為,在現實中,如果具體的改革措施會帶來社會總財富的增加,但同時會導致社會中的一部分人利益受損,此時,受益者有責任從自己所得的增加中拿出一部分補償(“贖買”)受損者,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改革。他還舉了解決股權分置的例子:非流通股股東要給流通股股東贈股,十送三,十送二,就是尊重流通股股東在非流通股不能流通時形成的既得利益,贖買他們支持股權分置改革。最后,張維迎認為改革要繼續進行下去,就必須對利益集團之一——政府官員的既得利益也進行“贖買”。 也就是這通言論,讓很多人大光其火,認為張維迎喪失良心。坦率地說,我卻以為這是張維迎全篇中最有價值的言論。對那些開罵的人,我很想反問一句:任何既得利益集團肯定不會自愿放棄自己的利益。當到了某個集團不放棄既得利益就沒法繼續改革的時候,如果再不讓“贖買”,那你說到底怎么辦?除非你有本事,把這些既得利益從有關集團手中硬搶過來。可是你有那個本事嗎?如果你沒那個本事搶,又提不出“贖買”之外的更好辦法,我覺得你再批張維迎,就已經毫無意義。 有人指責張維迎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有時我不禁想:如果張維迎真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那該多好啊!既然這位代表已經明擺了要“補償”,那接下來我們同他討價還價便是了。其實,中國改革要往前推進,倒真不是怕張維迎這樣的人出來,公開宣稱要補償。最怕的倒是那些絕口不提交換條件的利益集團,他們其實就是絕無放棄既得利益的想法,一心想永遠地悶聲發大財下去。幾周前我曾提到,美國當年消解社會矛盾、應對貧富兩極分化,就是靠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形成公開談判、公然要價的機制,最終通過相互妥協,達成和諧的社會。這個過程中,以“斡旋者”或“調停者”自居的羅斯福總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我覺得,中國人也應當像美國人一樣,不要再掩蓋利益集團存在的事實,而應當直面這些既得利益,并力爭在相互妥協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者系Manatt Jones 國際咨詢公司顧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