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法修改是否事實上強化了壟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09:40 南方日報 | |||||||||
九成信件速遞只能郵政專營? 《郵政法》修改稿引發壟斷爭議,有代表認為現在抨擊部門立法代表部門利益為時尚早 引子
將在今年6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反壟斷法》(草案)成了兩會上委員代表討論的焦點,國家商務部條法司司長尚明已明確表示,由商務部首推的《反壟斷法》已經列入一類法律審議項目,預計在3—5年內完成,其立法范圍將囊括電子商務、商業網點、直銷、特許經營等范疇,為這些領域的公平競爭提供法律環境。 與《反壟斷法》的制定相映成趣的是,《郵政法》的修改稿第七稿卻由于其中維護部門利益的反競爭性內容,同樣引發熱議。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大部分的壟斷權還控制在政府手中,并且在這么多的行業壟斷在事實上存在的時候,《反壟斷法》在立法上很難進行操作。 部門立法是否不利于打破行政性壟斷?《郵政法》修改是否事實上強化壟斷?本報記者就此采訪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交鋒】 郵政市場應否全面放開? 去年2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即“非公36條”)規定:“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痹凇多]政法》修改和《反壟斷法》制定中,這也是“市場派”反復引用的條文。 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表示,《郵政法》修改稿第七稿第十條規定,“信件的寄遞由郵政企業專營;國際信件的速遞業務和單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國內信件速遞業務除外”。由于快遞分量在350克以上的信件和包裹,不到快遞總量的10%,這一條如果得以通過,基本等于宣布以350克以下商業信件為主營業務的同城快遞公司沒有了生存機會。 任玉嶺說,如果按照“非公36條”,對國內民營企業的國民待遇,也應不低于外資企業。 國家商務部研究員梅育新卻對記者表示了不同意見。他說,“傳郵萬里,國脈所系”,郵政行業關系到國家的政令通達,因此并不應該是單純的完全競爭市場。同時他也擔憂,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都愿意進入類似快遞這樣高盈利的領域,但不愿承擔平信之類的一般性服務,因此他認為《郵政法》的修改稿,是對郵政部門長期承擔一直虧損的基礎性服務后的“一種補償”。 來自上海的彭鎮秋代表說,郵政承擔黨報黨刊發行、義務兵免費信函、盲人讀物免費郵寄、邊防通信保障等任務,維持郵政普遍服務的成本很高。以新疆為例:93條邊防郵路,總長6067公里,全部是在山地和戈壁中穿行的便道,縣郵局到邊防站最近的距離為224公里。一年四季,不論冰雪封山,風沙酷暑,郵政保證邊防郵路暢通無阻。在西部西藏、四川、云南等經濟落后的鄉村、邊陲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高原地區,郵政現有網點6.6萬個,維持這些網點平均費用每年每個網點需要14萬元。 【焦點】 郵政專營權怎樣界定?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原局長劉立清在兩會中對“350克之爭”作出回應,他表示,有關部門正著手對第七稿進行進一步調研和修改。 劉立清認為,民營企業對修改稿的反對是郵政體制改革中必然存在的問題,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比如,在郵政改革中,競爭型業務和普遍服務是分離的,關鍵是在郵政專營權的界定上,究竟多少克以下是最佳的,另外就是中央與地方利益要權衡! 劉立清表示,在行政手段失效后,郵政發展商函以及其他業務,只能依靠貼近市場、完善服務。對于長期政企合一、習慣于享受政策保護的中國郵政而言,這無異于嚴峻的挑戰,但也會是重生的機會。 立法者說 廣泛征求意見 規避部門利益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1月5日出臺的《郵政法》修改稿第七稿雖然由郵政部門執筆起草,但還只是一種意見,尚在討論當中,并沒有真正通過,因此現在抨擊部門立法代表部門利益為時尚早。 李力說,部門立法維護自己利益的情況的確存在,“部門起草難免會帶上自己的痕跡,雖然它可能不是僅僅為了牟取物質利益,也有可能是為了管理上的便利。”但是“并不是說有這種毛病,我們就說以后立法不應該由部門來起草”,李力說,即使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由政府部門起草的法律法規都很多,因為它們處在一線,對現實情況非常了解,“如果純粹讓專家來起草,他們制定的東西可能會很難適用! 李力說,從她了解的起草情況來看,部門起草能提供的信息更多一些。“立法的關鍵并不在起草,因為起草的東西并不發生法律效力,關鍵的是立法這個過程要科學民主,如果能做到科學民主,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把權利義務不對等的部門利益給篩掉!崩盍εe例說,在廣州立法前,政府或者人大出面向公眾征求意見已經相當普遍,這就是有力規避部門利益的關卡。 就本次兩會中爭議不斷的《郵政法》修改和《反壟斷法》制定而言,李力認為當中并無矛盾,“《反壟斷法》的草案肯定要首先確定哪些市場屬于競爭性市場,然后再在立法中想辦法克服掉現實的問題,比如,如果郵政市場應該競爭,那么即使現實有壟斷現象,就要下定決心使其市場化,即使最終的完成需要一個過程! 李力說,關鍵是要確定立法的思路,然后按照這個思路去制定法律,“而不是遷就一種現實”,“只要制度確定下來,只要政府下決心,操作層面是沒有問題的”。 大家說 □2005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張穹在全國流通會議上表示,《反壟斷法》的稿子已經基本成熟,但有一些重大問題尚需最后論證。消息人士指出,上述“重大問題”包括: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設置、反壟斷執法機構與行業監管部門的關系、適用除外制度、核心卡特爾(指競爭者之間進行固定價格、聯合串標、限制產出、瓜分市場的限制競爭協議、聯合行為和安排)的處理方式等等。其中,行政壟斷是最重要的爭論之一。 □經濟學家胡鞍鋼曾指出:行政壟斷也是一種腐敗。因為“行政壟斷不僅會對壟斷行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妨礙市場競爭,而且還會形成‘尋租鏈’,影響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 □相關 民企進入壟斷行業困難重重 近日,全國工商聯的一份調查顯示,“非公經濟36條”頒行一年,民企對非公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指數下降了3.6個百分點。 一年前,“36條”的確讓諸多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的民營企業似乎看到了自己涉足壟斷行業的曙光。但一年來,“有名無分”的煎熬讓部分民企“很受傷”。今年的兩會上,宗慶后、李書福等人紛紛表示,“36條”落實不暢,民企進入壟斷行業困難重重。 “36條”明確提出要打破行業壟斷,但文件確定的僅僅是“原則”,離落實尚有不小距離。在具體操作中,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遲遲沒有出臺,現有規定與文件存在沖突。在約束不足的情況下,剛性的既得利益驅使現有政策受益者對文件采取了不甚積極的態度,導致“明寬暗嚴”現象嚴重。 據了解,目前非公經濟在將近三十個產業領域遭遇不同程度的“限進”,這一情況在電信、石油、鐵路等壟斷行業尤甚。民企手握“36條”這柄尚方寶劍,卻無法刺破無形壁壘那扇“玻璃門”。 當前,外資在壟斷行業準入方面比民企享受了更多的“國民待遇”。內外資所得稅合一尚未有時間表。民企亦感“不公”。 統計公報顯示,2005年中國私營企業實現利潤1975億元,增長四成七;其對GDP貢獻率超過1/3。 如此重要的一種經濟形式理應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盡管政府出臺了“36條”,但現階段,徹底消除歧視,真正實現非禁即入,讓非公經濟“破繭飛天”,仍然有待時日。一些民企代表委員冀望今年兩會過后會有所改觀。 專題撰文:特派記者 李靜睿 程滿清 胡鍵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