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錯誤把對改革的反思理解成對改革的否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10:28 東方網 | |||||||||
魏新勝 “改革開放是關系到我們國家前途的戰略措施,現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對,有人要否定改革,否定以市場為中心,去年10月反改革的聲音達到高潮,我認為這個是值得氣憤的。”(《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03月09日)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比較突出的“看病貴、上學貴、房價貴”、貧富分化等等。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對改革進行反思。這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在于查找改革不完善的地方,尋找出漏洞進行修補,以便把改革更好地推進下去。但是,有人錯誤地把我們對改革的反思理解成了對改革的否定。把出現的這一切弊端都認為是市場經濟惹的禍,國有資產流失也是源于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國家之所以還堅持這樣改革都是主流經濟學家的影響,不一而足,情緒化的語言大有對改革的聲討之勢,讓我們再回到幾十年前的平均主義時代,方可才能心平氣和。 幾十年來,我國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舉世公認,這個事實不容抹煞,社會整體經濟基礎的增強不可忽視,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不可熟視無睹。如果沒有這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能有今天如此強大的工業,我們能有今天如此的城市建設。沒有這些,國家每年能拿出幾百億為城市貧困人口進行低保,工業能有力量反哺農業,國家每年能有能力拿出數百上億的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今天支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完全得益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在我們中國功不可沒,必將載入史冊。 今天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是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就是我們對改革有反思的必要。找出得失,加強完善,更加快速地前進,并不是一反思就要否定,又走回頭路。我們經常說,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世界上也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供我們可資借鑒,用當年鄧小平同志說的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今天有人看到生活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已對“摸著石頭過河”,話很宛轉地提出了質疑,認為過去“摸”還說得過去,今天應該比較清楚了,不應該再“摸”,意思是把路子看準了再去走,不然就不要動(就在原地踏步)。這話除非是先知先覺敢說。改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要冒風險的。所有的社會制度,包括比較成熟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制度、管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根據需要加和減的,也是在不斷地進行改革的,何況我們的改革就這二三十年時間,經驗肯定不成熟,需要加強,需要完善的地方肯定很多。 反思改革,我們要處于理性地狀態,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要情緒化,從自己的好惡出發,那樣容易把問題把矛盾放大,而對取得的成就卻可以忽視不計,就會得出失真地結論。我們解決問題,應該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對出現的問題,就象中央常講的,是前進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改革不完善,某些方面的改革步子慢而導致的,對這些問題地最終解決,只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而不是“向后倒”。那樣于事無補,只會是問題越來越糟。 中國的改革必須堅持下去,100年不動搖。這話不是口號,是關乎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事。否定改革,倒退的路走不得。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