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雙鴨山案扯出了什么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06:45 每日經濟新聞 | |||||||||
葉檀 每經評論員 日前披露的中行雙鴨山票據案引起業界強烈關注。由于目前銀行改革深化,中資銀行“賤賣論”方興未艾,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發生在并不富裕的東北產糧區的一樁大案子牽動了方方面面的視線,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央行行長周小川都出面表態,可見這不是一樁簡單的銀行內控不嚴的案件,而牽涉到中國銀行改革之路今后應該怎么走的大是大非問題。
劉明康與唐雙寧都表示,正是中行落實監管要求,實行輪崗交流,此案才得以暴露。如果由此推論,該案件不僅沒有反映出監管無力,反而是一個監管的成果。 如果再稍微往前追溯一下,我們可以從花旗控股廣發行遲遲得不到批復,以及銀監會官員對于外資入股中資銀行比例的強調,鼓勵國有銀行在境內上市、在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同時也引入境內投資者等諸多方面,均可看出一些端倪。而央行行長周小川作為最受國際業界與學界好評、對于中國金融機構開放推動力度最大的金融官員之一,顯然不希望幾年前的股市悲劇在銀行系統上演:國際上好評如潮,但國內市場環境嚴酷,迫使國有股減持甫一面世便告夭折,政府與個人信用透支巨大。 雙鴨山案件扯出了什么泥?是反映了中國銀行業內控機制的完善,還是相反?它說明中國銀行業的冰山之深,遠非內部之力所能完成,必須借助“洋鐘馗”打跑各路大鬼小鬼。 一個很值得深思的現象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界與業界人士反對給予國外銀行優惠政策或過度開放。這樣最終將使外資銀行借助內力日益做大,最終成為中資銀行的最強大并且是唯一的競爭對手。 如曾經大力推動中國銀行業向民資開放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學院經濟系終身教授徐滇慶,提出向外資開放可能引發資金分流的壞賬和人才流失危機,建議政府學習國外的經驗善用WTO規則,將外資金融機構銀行的沖擊降到最低。國內學者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為代表,提醒銀行改革不要過分迷信外資。夏斌認為,在國有股絕對控股情況下,商業銀行建立銀行高管人員的市場化競聘制度,是一項很核心的制度。 而一些商業銀行高管,如全國人大代表、招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就抱怨國內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競爭環境不公平,華夏銀行董事長劉海燕日前也對外資股東控制股權分散的中資中小銀行表示擔憂。 不同的人的批評具體所指并不相同。中國的民營銀行之父徐滇慶的批評顯然不是因為意識形態,而是基于國家金融戰略以及民族資本的機會公平,而招商銀行等國內商業銀行由于處于競爭第一線,自然對于環境的不公平痛心疾首。但后者也并未將爭論上升到民資機會平等、保護上市資源等層面。如果上升到此,這些事實上已搶得頭籌的銀行無疑是在作繭自縛。 分歧到這一步,已經不是海歸土鱉等淺層次的爭論,無論爭論層面還是爭論的技術含量,對政策的影響力,都可以視為不同市場理念者、身處不同地位的決策者與學者的分水嶺。 這樣的爭論并非內耗,反而有益。一是作出決策的各方會通盤考慮到各種觀點,以求制定的政策具有長期效應,避免出現國有股那樣理論上極端正確、各政府部門鼎力支持,卻因違反民意與市場規律半途夭亡的大笑話。另一方面,一些常識也借助爭論深入人心,在吃外資銀行的午餐之前,應該想到事后的埋單行為,在市場中以無競爭求取雙贏無異于天方夜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