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國正在經歷新的轉型 增長機制轉變成當務之急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2日 11:03 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樂、朱紫云

  GDP、外資、外貿,這些為政為商的“神圣指標”正在被顛覆,以往片面的評價指標體系遭到空前質疑。這些變化體現在本屆兩會的會場上。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新的轉型,而適應這場轉型的為政之道、為商之道也在2006年的
這個春天破土而出。

  中國的企業在尋找自己的“藍海”,中國的農村同樣在尋找自己的“藍海”。而這些時代特質賦予了本屆兩會太多的重要意義。

  中國的下一步,世界在關注,中國在思考。

  本報記者 李樂 朱紫云北京報道 “盡管大家不敢擺到臺面上抱怨,但實際上各級政府都被GDP指標壓得喘不過氣來。”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無奈地說。因為他知道,國家有增長指標,所以層層分解、層層落實,而官員政績在過去恰恰主要是通過這些硬指標來體現的。

  3月7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共繪“十一五”藍圖的記者招待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多年沒有轉變過來,體制性障礙之一就是以GDP增長作為考核各級政府政績的首要因素。

  中國在“十一五”規劃中謀求經濟增長模式的嬗變,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除了上述原因,吳敬璉提出根本的體制障礙還包括其他三點:一是各級政府仍然保持著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二是要素價格、資源價格扭曲;三是由于財政收入中很大部分來自

增值稅,而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是75%和25%,這就使得各級政府過分關注產值的增長。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直言,在重要要素資源、稀缺資源方面,政府仍然掌握比較大的配置權。要把更多的資源讓給市場、讓給企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由政府主導配置資源轉向由市場主導。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表面上看是由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增長方式轉換成低消耗、高效率、環保的增長方式,但是這只是一個現象,深層次原因是一個增長機制的轉換,而增長機制轉換本質上來講是要由政府主導經濟增長轉變為政府調控、市場主導、企業創造的經濟增長方式。具體來看,政府要逐步退出掌握過多資源配置權。政府的行為和政府的追求是相關的,但是政府的追求和市場主體的追求又不完全一樣,這樣政府過多掌握對重要資源的配置權力,最后一個嚴重的后果就是造成全社會的低效率。而且其中還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從本質來說都是資源配置權過度集中在政府手中的結果。

  而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政府應承擔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職能必須轉變,把不該有的權力交給市場和企業;另一方面,政府要發揮作為市場維護者和監督者的作用。政府掌握過多資源本身就是一種錯位,但是另外一方面政府又沒有很好監管市場,這兩者都不到位是政府沒有很好轉變職能造成的。因此,“十一五”規劃中,比增長速度更加重要的是增長模式的轉換。

  陳清泰認為,現在過度投資,造成投資和消費構成比例不合理。從深層次看,和地方政府創造短期政績、GDP崇拜有很大關系,這種沖動在某個時期甚至無法抑止。我們必須承認在一段時間內,社會對重化產品的需求量增加,這是現實,但是如果就此認為中國處于重

化工業的產業階段,就會出現負面效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