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海外上市無過有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1日 12:58 經濟觀察報

  本報首席評論員 孟雷

  在最近的人大會議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紀寶成先生發言表達了對目前大量大中型企業赴海外上市熱潮的擔憂。他認為,這直接導致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因為其中80%都是具有壟斷性資源的優質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均以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價格比國內A股市場同類企業價格低20%以上。所以紀先生認為,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國有企
業在海外上市過程中,涉及國有資產流失至少600億美元,而這將加劇國內資本市場的空心化和邊緣化,導致市場穩定性大幅失衡,資源配置功能下降,加劇市場發展的惡性循環。

  此言既出,叫好聲很多,據說有近90%的“網絡民意”同意紀先生的觀點,認為國企海外上市確實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同時,有超過70%的“民意”認為,大型國企應該回國內A股上市。

  在似乎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認為,這樣的判斷有失偏頗,很有進一步商榷的必要。

  第一,市盈率為什么會“低”。市盈率的確定是有嚴格的評估和計算的,如果不戴有色眼鏡去看,很明顯境外市場的評估嚴于國內,換句話說這樣的評估往往是更合乎企業實際的,承認這一點無關乎“愛國”與否。與此相對應,企業在境內上市時,高呼市盈率定高了、騙了股民的錢,這樣的說法也是不絕于耳的。同樣的企業,高與低的標準迥乎不同。試問,把同一個企業拉回境內上市,我們歡迎它報出一個什么樣的市盈率,“高”的還是“低”的?如果仍按境外價格,低它20%,是不是就可以不算國有資產流失了呢?

  第二,“民意”是否可恃。在一個利益博弈場中,所謂“民意”,從來是基于真金白銀,這是毋庸諱言的,除此沒有其他的“理性”可言。能通過股市賺到錢了,就是當然的好政策、好市場、好工具、好企業。反之亦然,國內市場行情不好,國外市場沒法去賺,當然就有怨氣,氣發在海外上市上更多的是“遷怒”。在這個意義上講,“民意”對海外上市的態度,與其說是憤怒于境外上市的低市盈率流失了國資,不如說是憤怒于國內上市的高市盈率圈走了自己的錢。同樣的“民意”還認為,這些境外上市企業多為壟斷性國企,是靠“剝削”國內老百姓來維持境外的市場和股價,所以不該讓它們境外上市。但有意思的是,同時又認為該讓他們回國上市,難道回來就不是“剝削”了?壟斷就合理了?“義憤”就消弭了?這不是很矛盾嗎。在這些方面,看似“為民前驅”的高論,實際上往往有“化用”民意以舒己之胸臆的嫌疑。

  第三,企業謀求去海外上市,是不是如紀先生所言完全是盲目的呢?不能排除或有。但是,從整體看更多的是必然的或不得不然的選擇。這有兩方面的問題,其一,符合上市標準,在目前仍然還不是能否在國內上市的充要條件,企業上市的條條框框還有很多;其二,國內市場能否滿足這些企業的空間需要,在目前對1300點都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靠什么來支撐動輒上百億的發行。這樣的問題不弄清楚,所謂的國企回歸對國內股市而言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另外,必須了解的是,國內企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并沒有如一些論者所言會危害國家的經濟安全及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恰恰相反,這些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程度,基本是與它們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成正比的,它們的核心資產、市場、經營業務仍然是在中國,它們所創造的財富包括從境外所募集的資金,也在流向國內,并直接作用于

中國經濟的發展。通過鼓勵企業到海外上市,國有資產的市場價值是增加了的,拿回了該拿回的,并不是只把經濟發展成果與境外資本共享。何況對有些本身包袱重、問題多、隱患大的領域和具體企業,兩倍市盈率就是一個
蘋果
賣了兩個的錢,能賣的時候不賣掉,難道想爛在自己筐里?那才是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不負責任,有點心眼兒的人都不會也不該那么干。就此而論,政府這幾年推動一批企業到海外上市,不僅無過而且有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