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寧: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完善監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10:44 《中國金融》 | |||||||||
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改革 完善監管 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支持 -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唐雙寧
最近,中央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前迫切需要加大資金投入。農村合作金融作為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要緊緊把握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銀監會的有關要求,深化改革,防范風險,進一步提高支農服務水平,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支持。 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支農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農村金融和農村信用社問題。在1996年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后,經過近8年的充分調研和論證,于2003年正式啟動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國務院下發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提出要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農村信用社管理和風險責任比較順利地移交省級政府,初步明確了省級政府的管理責任;試點組建了一批新的農村銀行機構,重組整合了一批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通過政策扶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歷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風險狀況有所改善。 尤為突出的是,在改革政策的激勵和直接作用下,農村信用社的支農信貸投入增加,農戶貸款的覆蓋面擴大,支農金融服務質量提高,集中體現為: 一是投放農村的貸款大幅度增加,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元。截至2005年末,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 22008億元,占全部金融機構的10.9%,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增加8070億元,增長57.9%。 二是支持農業的貸款增幅相對更大,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各項貸款中用于支持農業生產的農業貸款余額2005年末達到10071億元,首次超過1萬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4492億元,增長80.5%,高于同期各項貸款余額平均增速22.6個百分點;農業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為45.8%,比2002年末提高5.8個百分點。 三是直接到戶的貸款比重加大,80%的農業貸款直接發放給農戶。農業貸款在投向上著力向農戶傾斜,農戶貸款余額達到7983億元,占農業貸款余額的比重為79.3%,比 2002年末增加3746億元,增長88.4%。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總體狀況是,由于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上仍處于弱勢地位,風險大,收益不穩定,已經實行商業化經營的國有商業銀行按照扁平化管理的原則,大都撤出農村市場;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不可能將機構延伸到農村;郵政儲蓄雖然在農村有機構,但只存不貸;農業發展銀行只提供糧棉油收購等政策性資金貸款。只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遍及城鎮鄉村,是聯系農民最廣泛的金融紐帶,客觀上成為支持“三農”的主力軍,成為農村貨幣資金的主要提供者。2005年末,農村合作金融的農業貸款余額占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業貸款余額的86.8%。初步統計,2005年當年有7000多萬農戶得到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占有貸款需求農戶的60%。如果考慮曾經貸過款但已經歸還的情況,農戶貸款的覆蓋面還會更高。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制約農村合作金融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發揮支農作用的因素還很多,如不引起足夠重視并采取措施認真解決,不僅無法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而且還有可能影響以前的改革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村合作金融底子薄,基礎差,歷史欠賬太多;通過改革,雖然財務狀況得到一定改善,經營形勢有所好轉,但整體風險仍然十分突出,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嚴重,市場風險開始凸現,而防范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有限,風險撥備缺口較大,資本補充能力不足;長期困擾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風險、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單一,服務手段落后,缺乏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與城市金融改革推進的速度和效果相比,農村金融整體改革相對滯后;等等。 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把農村合作金融逐步辦成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 在認真總結農村合作金融改革發展階段性成果和冷靜分析當前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基礎上,按照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和監管工作,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在鞏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監管,通過5~10年的努力,爭取把農村合作金融分期分批逐步辦成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充分認識農村合作金融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前一階段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解決農村合作金融的問題開了一個好頭,但很多問題,包括歷史包袱、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人員素質、法人治理等,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尚且經過了近20年的努力才走到今天,對基礎更差、包袱更重、問題更多的農村合作金融,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堅持農村合作金融服務“三農”的方向,按照市場化、商業化取向,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的“根”在農村,脫離農村、離開農業、遠離農民,農村合作金融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農村合作金融的改革發展,必須在農村找出路,也只有在農村才能找到出路。農村合作金融應當堅持扎根農村,堅定不移地堅持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在農業、農民和農村這個大市場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同時,農村合作金融作為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類機構,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獨立企業法人,應當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辦事。只有堅持商業化、市場化的取向,才能做到自身可持續發展;只有自身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支持“三農”發展。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堅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自身審慎經營、科學發展,樹立風險為本和資本約束的理念,逐步從粗放經營、外延式擴張轉向集約經營、內涵式增長。審慎經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重要體現。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近年來不斷強化了資本約束,經營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那種一味追求存貸款規模擴張的簡單粗放經營的情況明顯減少,資本意識明顯加強,風險意識明顯強化。但與商業銀行相比,農村合作金融經營管理的風險意識還比較薄弱,絕大多數機構還在重復過去商業銀行已經走過的道路,偏好存貸款規模的擴張和市場份額的增長,忽視資本占用和風險管控,業務發展不計算成本,不考慮風險。這種狀況一定要逐步扭轉過來。要督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盡快建立健全以資本管理為核心的約束機制,樹立“成本可算、利潤可獲、風險可控”的經營理念,實現由外延擴張為主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以內涵提高為主的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堅持統一標準,將農村合作金融的監管標準與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統一起來。從理論和法律上講,農村合作金融可以吸收公眾存款,具有貨幣擴張的功能,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應當是統一的,否則就有失公允。從實踐來看,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發展也要求我們必須統一標準,特別是隨著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統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顯得更加迫切。過去,由于農村合作金融基礎差、包袱重,一些主要監管指標采取了特殊的辦法。現在經過改革,客觀上要求農村合作金融與商業銀行監管標準的統一,從而最終實現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標準的完全統一。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堅持“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按照“準確分類-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要求實施持續監管。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在過去多年探索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提出了“準確分類-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持續監管思路。這些理念和思路,是我國銀行業監管實踐的總結,適用于所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農村合作金融而言,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要做到準確分類,其中核心的一條是對信貸資產進行五級分類。只有通過五級分類,才能準確掌握信貸資產的真實風險狀況,科學計提資產的損失撥備,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資本充足率達標規劃。銀監會已經決定2006年在農村合作金融系統全面推行貸款五級分類,通過實施“一二三工程”,即從商業銀行抽調100名業務骨干參與指導農村合作金融五級分類,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選派2000人(平均每個縣一人)到商業銀行學習交流,集中在全國農村合作金融系統培訓3萬人(平均每個法人機構一人),力爭用一年時間從過去“一逾兩呆”的四級分類過渡到五級分類,從2007年開始實行“雙軌運行”、以五級分類為主報送監管數據。在對信貸資產進行五級分類的同時,還要對其他資產的風險狀況全面摸查,以準確掌握風險全貌,科學制定監管規劃。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在堅持改革方向和總體目標不動搖的前提下,在具體工作推進上充分考慮各地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差別監管;堅持循序漸進、梯次推進、逐步達標。一是不同地區采取不同措施,對東中西部實施分類指導。東部地區總體上重點按照商業化取向,加快組建銀行類機構,加快向現代金融企業轉變;中西部地區總體上創造條件推動農村合作金融向市場化、商業化方向發展,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縣要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減輕農村合作金融經營壓力,使合作金融機構本身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當然,這只是就總體取向而言,對具體情況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具體分析。二是對不同類型機構采取不同措施,分類指導。對銀行類和信用社機構、對城市和農村的機構、對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機構都要分別采取措施,對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機構首先要加快向現代金融企業過渡,對農村的機構目前主要還是完善治理、加強管理。三是對不同管理水平的機構采取不同措施,分類指導。在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進行監管評級的基礎上,按照評級結果,通過同質同類比較,把各類機構劃分為好中差三類,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好的給政策、幫改制、促發展;中的保成果、打基礎、上臺階;差的求支持、加力度、解風險。四是對不同層次法人分別采取措施,分類指導。對多級法人的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對聯社(總行)和基層社(基層行),在監管中都要針對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總體而言,聯社要重點規范管理,基層社要重點規范經營。 深化改革和完善監管,應當逐步規范省級聯社履職行為,理順管理體制。在農村信用社改革中,絕大多數地方成立了省級聯社。這種管理體制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目前省級聯社的性質職能定位比較模糊,既是農村合作金融發起設立、受農村合作金融委托對其實施行業管理的聯合體,又是受省級政府委托對農村合作金融實施管理、帶有一定行政管理色彩的管理機構,同時還是一家可以經營部分資金業務、清算業務的獨立的管理服務型金融企業法人,三種職能集于一身。這種特殊身份,客觀上使得省級聯社既是市場的參與者,又是管理者,既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自下而上入股組成的聯合組織,又自上而下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進行管理,處理不當,容易導致履行職能過程中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目前這種管理模式,總的原則是承認現狀、因地制宜,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總結、逐步理順。應當允許各地省級聯社按照是否有利于農村合作金融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利于防范化解風險、是否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原則,結合實際探索符合本地情況的管理模式。省級聯社視不同情況和條件,可以按照股份制原則辦成商業銀行,也可以是區域性清算中心、業務后處理中心或咨詢服務公司等。這種情況運行一段時間后,再逐步規范。當前主要是強化省級聯社法人治理建設,加大入股行社在治理結構中的發言權,切實體現入股者的權益;規范省級聯社的履職行為,防止省級聯社對基層社過度干預。同時,銀監會也將逐步加大屬地監管的力度,將原由銀監會直接行使的對省級聯社和農商行、農合行的部分監管權力下放給銀監局,形成上下聯動、合力監管的局面。 引導督促農村合作金融加大服務創新力度,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很重要的一條是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資金投入包括財政資金、貨幣資金和社會資金等多個方面,貨幣資金投入又包括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和合作金融以及其他形式的貨幣投入。銀行類機構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引導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資金投放力度,發揮金融支農合力的同時,考慮到農村合作金融在目前農村金融中的主力軍地位,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農村合作金融無論哪種組織形式,無論地處鄉村還是城郊,都要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都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都要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加大支持力度,必須進一步做好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工作。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是農村合作金融在長期實踐探索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形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信貸管理辦法,是信貸管理制度的一種創新。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制度符合我國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實際,符合農村合作金融的管理實際,在增加對農戶的信貸支持,緩解農民貸款難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繼續鞏固農村合作金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成果,并向縱深發展。在認真總結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發放和管理工作經驗,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著力完善和加強農戶信貸登記管理系統建設,對農戶經濟檔案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信息數據更新、檔案動態管理等建立起一套規范的制度體系,并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支持,提高利用效率,更好地發揮后臺管理的作用。進一步推廣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在評級的基礎上,完善農戶貸款授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貸風險。著手建立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完善損失計提辦法,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加大支持力度,必須進一步拓寬信貸領域,著力支持農村小企業發展。在做好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同時,農村合作金融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信貸資金需求多樣化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金融服務方式,盡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率的風險定價機制、獨立核算機制、高效的貸款審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業化的人員培訓機制和違約信息通報機制在內的“六項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機制和做法,移植或延伸到小企業信貸領域,探索更加便捷有效地支持小企業發展的信貸方式。對大中型客戶,可通過銀團貸款或社團貸款給予支持。 加大支持力度,必須進一步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農村合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要發揮自身人才、信息、管理上的優勢,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幫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開發適應農村各類市場主體需要、具有差異性、多樣化的系列金融產品,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要。要支持合作金融機構重點發展金融咨詢、代理、保管、擔保、個人理財等中間業務,支持合作金融機構加大銀行卡業務的深度開發,加快銀行卡聯網,實現聯合經營。 加大支持力度,必須進一步規范支農服務行為,保障農民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農村合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要研究制定支農服務效率和質量評價辦法,對合作金融機構支農服務能力、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真實反映。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要按照市場化取向確立科學的風險定價機制,合理確定涉農貸款利率,著力解決部分合作金融機構因獨家經營而將貸款利率“一浮到頂”等非理性問題。同時,規范合作金融機構支農服務工作,嚴肅查處坑農、害農的不正當行為。 加大支持力度,必須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發揮各種金融組織的合力,引導推動農村金融整體服務水平的逐步提高。要加強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研究論證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各項政策,提出妥善解決合作金融機構支持“三農”與市場化經營之間矛盾的建議和措施,探討政策性金融進一步發揮支農作用的條件和方式,探討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金融機構和增加對農村貨幣投放的具體辦法,認真探索創建和規范農村小額信貸組織等相關工作,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