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教育投入不足要建立問責機制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10:06 紅網

  政協委員沈士團近日在政協十屆會議教育小組討論會上發言指出,“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需盡快達到4%的目標”,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深為贊同,并與另一小組達成一致,爭取將此建議推薦為大會發言。(《新京報》3月5日)

  從沈士團委員提供的數據看,財政性教育支出達到GDP的4%,既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左右,其中發達國家達到了9%左右,經濟欠發達的國家也達到了4.1%,4%只相當于欠發達國家的水平。在這個講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時代,我國的財政性教育支出卻連欠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沒趕上,怎么看都是一種恥辱。

  值得注意的是,4%的目標并不是一個新提法。我國政府在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世紀末要達到4%。可是到了2004年,這一比重還只有2.79%。其實早就有委員提出要盡快實現4%目標。2004年9月,

財政部的回復中寫到:今后各級政府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一定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的增長速度高于財政收入比重的增長幅度,爭取2007年達到7%。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并沒有看到這樣的結果。更令人遺憾的是,問責制這個現代文明理念已經為人們普遍接受的今天,并沒有誰需要為此承擔責任。

  經常有官員辯解說,教育投入不足是因為政府財力有限,負擔不起。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橫向比較,經濟欠發達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也達到了4.1%的比例,我國的經濟實力難道比欠發達國家還不如嗎?縱向比較,近年來財政收入高速增長。1999年全國財政收入才突破一萬億大關,到2005年就已突破三萬億,6年時間翻了兩番。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應該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關鍵的問題還在于財政投入缺乏硬性約束機制。

  因此,僅僅提出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達到4%是不夠的,這樣的目標我們已經提出過多次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有效的問責機制,將這個目標按階段量化分解到中央及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到了規定的階段如果教育投入仍未達到相應的水平,就要由責任人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避免目標年年提,年年達不到的尷尬。只有這樣,“再窮不能窮教育”才能轉化為官員的實際行動,而不是貼在墻上的口號。

  (稿源:紅網)

  (作者:莫林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