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新農村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6日 23:19 中國產經新聞

  CIEN首席記者 賈存斗 報道

  3月5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坦承經濟社會中的“五大矛盾和問題”。引人注目的是,溫總理把農業問題放在了首位也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今年要著重做好的幾方面工作”之一。

  “這說明了農村農民問題的嚴重性與解決的急迫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張研究員認為。

  事實是,改革開放的二十幾年中,對農民的重視相對不夠。“9億農民就是一個大市場,一個人一雙襪子就能讓很多紡織企業生意興隆。因此,中國經濟若想持續發展,必須讓農民有錢,讓農村市場充滿活力。”張研究員說。

  新農村:和諧社會的基石

  “不能讓農民的孩子考上大學卻因經濟貧困而失學在家,一定要讓農民也享受到改革開放、國家富強的成果。”2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教授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說。

  溫鐵軍教授的觀點引發了張研究員的共鳴,“建設新農村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良方,也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所在,這是由農村農民在我國經濟社會中所處的位置決定的。”張研究員說,由于經濟發展速度過快,我國經濟領域已積聚了產業性、結構性的矛盾,導致了嚴重的環境生態危機。這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三農問題的嚴重性。“可以說,我國經濟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奇跡的背后,產生了地區間的發展失衡,城鄉間的失衡,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農民看病難、上學難;失地農民的權益常常受到侵害;農村基礎設施嚴重落后,第三產業剛剛開始起步,甚至很多地方是空白。一個城市白領1個月的收入趕得上農村三四口人全年的收入;一個農民生病全家就要陷于貧困的泥淖中;農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卻得不到工資,失地農民得不到社會保障;城市的污水流向農村,這樣的事情以后再也不能發生了。”

  張研究員認為,一個失去了和諧基礎的社會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時間長了,甚至會導致經濟衰退、社會動蕩。這不是危言聳聽,農村農業問題是解決中國經濟、社會一切問題的關鍵,中國人口的3/4是農民,農民、農村的問題解決不好,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誘發難以想象的事情。因此,建設新農村無疑是國家與政府的正確決策與選擇,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保證。

  新農村:讓農民真正富裕

  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張研究員“有一點看法”。

  他的看法是,建設新農村一定要避免以前出臺的某些政策的弊端,常常是題目大、內容少、調子高、行動小、口號強、不實用。總之,政策具有短期效應、象征效應。而新農村關乎9億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乎和諧社會的建立,關乎社會穩定,關乎經濟的持續發展。

  意義如此重大,那么,新農村建設本質上就要實事求是,就要綱領明確,內容細致,行動有效。總之,歸根結底,建設新農村就是讓農民真正富裕。“政策不是畫面,不能是好看不好用”,一位農民曾經對CIEN記者說。

  那么,新農村建設如何讓農民實現真正富裕呢?張研究員認為,政策應體現以下幾點內容:

  一、讓農民種地真正掙錢。前幾年常見的現象是,農民不是有糧無處賣,就是市場混亂價格太低,造成種地不賺錢。因此,讓農民種地賺錢就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政府一定要保障農民售糧渠道暢通、保證糧食價格,政策不能說變就變。另外,政府要加大對農民文化素質提高的培養,發展高新農業,讓農民科學種田,從而致富。另外,嚴禁社會各種因素對三農的侵害,確保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確保國家對農民的各種救濟款、扶持款真正分到農民手中。農民一旦失地,政府就要幫助農民建立完善的保障系統。

  二、增加農民收入渠道。建設新農村的一個關鍵是,要讓農民不僅要種地,還要多種經營,樹立市場經濟意識,除了種地,可以經商、外出務工,甚至進行文化藝術創作。如此,政府就要引導農民多方面多方式就業,一方面要想辦法為農村創造更多產業形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全社會要樹立農民務工人員權益不得受侵害的氛圍,為農民工進城就業進行引導,掃除一切障礙。總之,讓農民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成為市場的一部分。

  三、讓農村的發展成為可持續性。農村真正富裕重要的是可持續性,政府要引導農村建立能夠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觀念。

  張研究員認為,新農村建設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實現農民的真正富裕,農村的真正文明,社會的真正和諧。

  新農村:第三產業的新陣地

  “第三產業是現代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而在我國,第三產業占整個經濟比重偏低是我國的現狀。但是,新農村建設,第三產業的發展絕不能缺席。”有觀察家表示。

  該觀察家認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帶動具有無可限量的意義。他說,一家商品琳瑯滿目的超市就能改變農民幾千年來形成的消費習慣,專業分工鮮明的第三產業會給農村、農民創造很多的新興產業、就業機會。可以說,中國廣大的農村,是中國第三產業獲得爆炸式發展的新陣地。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的零售企業、服務業開始將目光轉向農村,甚至一些跨國企業也已做好了進軍中國農村市場的準備。

  “農村市場太大了,毫不夸張地說,新農村建設向前推進一小步,農村市場的潛力就會深入幾百米。”一位

零售業老總說。

  然而,第三產業在農村的發展絕不是想象得一般美好,未來市場無限巨大的誘惑也不能掩蓋農民消費觀念的淡薄,還有很多的村莊沒有通上柏油路,還有很多的人沒有受過初級教育。

  張研究員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他說,以旅游業、零售業、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起來了,常常能反過來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他說,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第三產業在農村的發展不能盲目樂觀,在我國,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第三產業在農村的發展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