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產權與產權信用不能劃等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17:57 證券日報·創業周刊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楊子健 梁 宇

  產權不是指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及關于它們的使用所引起的人們之間的相互認可的行為關系,產權制度是一系列用來確定每個人相對于稀缺資源使用時的地位的經濟和社會關系。產權、激勵與經濟行為具有內在聯系是基本思想,管理者的行為成為理解由公司、政府機構及其他組織來配置資源的關鍵。產權實際上是不同主體和不同權力組
成的“權力束”,作為一種社會工具,它具有可分割性、可分離性和可讓渡性。作為產權法律形式的所有權(ownership),可以分割為資本所有權和企業所有權,資本所有權是資本、債務人和人力資本的所有權,也被稱為“剩余索取權”;企業所有權是指企業控制權,它具體化為獨特的企業治理包括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主要是利益相關者通過談判而內生的一種制度。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產權博弈,構成了企業形態從古典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的基本動力,如何解決企業控制權問題,包括代理問題、分散所有制問題和壟斷、外部性問題,成為資本主義現代企業和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共同面對的挑戰。

  產權信用(property rights credit),是探索一種包括物質資本(貨幣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信用體系及其演化等)三類資本構成的經濟規則體系,通過建立基于經營者信用體系的獨立數據庫,來支持社會大型組織(跨國企業集團和國家)在契約基礎上穩定運行。產權契約即產權歸何種社會主體所有、產權的具體內容及其演變影響因素,才是產權信用所關注的焦點。物質資本可以有多種所有者——國家、組織、群體或個人。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只能是個人。社會資本的所有者將是一個相互依賴的群體,信任是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之一,信任作為社會資本,不像經濟資本、人的資本一樣可以從理性的投資中獲得,而是從宗教、傳統、習俗、慣例中產生。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把產權信用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上,而市場經濟體制把產權信用建立在經營者信用基礎上,如何把國家產權信用轉化為經營者產權信用,就成為我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產權改革需要回答的問題。

  由以上定義分析而知,產權和產權信用并不是劃等號的。我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實際上并不缺乏產權主體,也不缺乏產權的具體實現形式。到我國任何一個國有企業里都可以看到實際的產權主體和產權關系。如果沒有產權主體,國有資產也就不會流失了。我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缺乏的是產權信用,各種產權主體之間不存在界定產權權力的市場契約,各種產權權力在產權主體之間不透明流轉,才是我國國有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主要缺陷。實踐證明,通過改制上市實施國有企業集團的改革,并不必然實現國有企業的績效提高。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