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莫讓國債購買慣性限制人們投資視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16:24 法制晚報

  據法晚報道,3月1日是2006年首期憑證式國債開始發行的第一天,在各地都引發了購買熱潮。另有媒體報道說,一位老太太因體力不支排隊時暈倒。

  “國債發行日,長隊排起時”。可以說,長長的隊伍、頭發花白的大爺大媽,已經成為國債發行期間銀行門前一道不變的風景線。為何此景經久不衰呢?此前有分析者從市民投資渠道單一、銀行發售信息不透明、“關系國債”盛行等方面予以解釋。但筆者認為,還有
一大關鍵性因素,就是老百姓購買國債的慣性使然。

  據我所知,在許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心目中,國債始終是最保險、最有收益的投資方式,人們總念念不忘國債“金邊債券”的美譽,念念不忘早期購買國債時豐厚的利潤回報。可事實上,國債利率一直呈現下行的態勢。比如這期國債分3年期和5年期兩種,票面年利率分別為3.14%和3.49%,首次低于同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鑒于20%利息稅的存在,以投資1萬元為例,投資者購買3年期的國債到期收益較同檔期儲蓄實得利息僅多出164.4元。

  只可惜,許多老百姓不會算這筆賬,他們依然秉承固有的觀念,存在“國債情結”。倘若媒體能夠提前幫老百姓理清收益;倘若銀行出售國債的同時能夠在醒目處張貼購買國債與同期存儲的收益比較;或者再進一步說,倘若商業保險、

開放式基金、人民幣委托
理財
等新興的且信譽良好的金融產品能夠得到更多權威機構的宣傳和扶持,人們恐怕也就不會通宵達旦地排隊了。

  還有一點應當指出,現在國債已經開通了網上購買、電話購買等自助方式。所以有時會出現銀行剛剛開門,國債就已銷售一空的局面。然而許多老年人信息不靈通,仍墨守一貫的排隊認購方式,費盡心血卻空手而歸。這就需要銀行加大宣傳,以求合理疏散購買者。 周訓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