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管嘗嘗違規成本太高的苦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9:42 南方日報 | |||||||||
賈肖明 大大小小的東家們合伙開了個酒樓,從外面請了個掌柜看店。開著開著,原來紅火的酒樓開不下去了,小東家們一查賬,大東家往外面搗騰了不少銀子。一問掌柜,掌柜說,大東家讓這么干咱也沒辦法。
這故事是不是看著眼熟?沒錯兒,股市幾乎每天都上演同樣的故事。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讓上市公司違規擔保,高管們睜一眼閉一眼。沒辦法呀,小股民是挺冤的,但即使身為高管也得保住飯碗啊。再說了,這最多算失職,不算違法。更何況,很多上市公司高管本來就是大股東的人,怎么能不聽話呢?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提高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這是國務院批轉證監會文件里的話。怎么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人說股改一改就靈。沒錯,必須得股改,但光股改還遠遠不夠,著力點還應該放在實際控制公司的那幾個人身上。 可惜縱觀國內證券發展的歷史,稱職的大股東太少。有人監守自盜,據統計,從2003年到2004年底,外逃的上市公司高管有10數人,卷走的資金或造成的資金黑洞有上百億;更多的為虎作倀,任由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為什么?闖禍者眾,受誅者寡,證券市場違規違法成本過低,制度缺陷有時使膽大妄為者反而得到實惠。沒有法律的有效制裁,高管們拿著高薪,大股東愛怎么玩怎么玩,甚至自己也忍不住撈一把。 但是大股東的舒服日子不多了。不久前,廣東證監局負責人在轄區監管工作會議上透露,新《刑法》可能上半年出臺,大股東再亂來,高管們必須得陪綁!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年內上市公司必須“清欠”完畢,廣東上市公司董事長們和控股股東負責人都是“第一責任人”,出了問題不光要丟烏紗帽,市場禁入,一不小心還要蹲牢子,這跟過去大不一樣了。 有人喊冤,特別是國有控股股東的負責人說,挪用來挪用去都是給國家做貢獻,自己也沒什么好處,憑什么罰我?錯!正是這種錯誤思想導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成了重災區。國發34號文明示,“國有控股股東限期內未償清或出現新增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問題的,對相關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要給予紀律處分,直至撤銷職務”。 無獨有偶,日前證監會下發了《再融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再融資的公司高管沒有違規行為,即最近36個月未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最近12個月未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這也進一步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們的違規成本。 亂“市”用重典。不少人都翻過《偉大的博弈》,知道成熟如美國證券市場,也有投機分子橫行的時候,到現在能秩序井然,不是美國人道德回歸,而是違規成本太高。強大如安然、安達信,有欺騙投資者的行為一樣要關門大吉,相關高管深陷囹圄。 所以說,當監管的大棒向上市公司高管傾斜,實在是中國資本市場之大幸。筆者擔心的是,這大棒是真正的“殺威棒”而不是“棉花棒”,打到身上不疼不癢。清欠的任務,年內要完成,看看管理層到時候能不能真的處罰幾個違規高管給股民看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