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別為侵吞國資留后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08:07 中國青年報 | |||||||||
常夢飛 北大的鞏獻田老教授,以堂吉訶德式的勇氣,向不可能挑戰,拋出了“法制史上最牛的一封信”,結果是使醞釀了十幾年的《物權法》擱淺。可以想見這惹惱了多少人。日前,在人民大學召開了一場研討會,“幾乎國內所有頂尖的民法學學者”全數出席,爭論焦點指向同一個目標:鞏獻田的公開信。(《中國青年報》2月28日)
說實話,對鞏獻田的公開信,我也有幾分不以為然。因為一上來從“姓社姓資”的角度立論,容易升高對立情緒,也不容易把問題說清楚。但對他在信中主張暫緩通過《物權法》,我卻是同意的。原因就在于,《物權法》草案中的某些條款并不合理。如果通過,勢必會讓近年來非法侵吞巨量國有資產的行為合法化,成全了那些腐敗分子。 這些條款就是草案中第111條關于“善意取得”的規定。什么是“善意取得”呢?就是指原物由占有人轉讓善意第三人(即不知占有人為非法轉讓而取得原物的第三人)時,善意第三人即可取得原物的所有權,原所有權人不得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原物。 這樣說比較拗口,舉個例子吧:假如你把自行車借給張三,但張三卻把這輛車賣給了不知情的李四,對李四來說,這就叫“善意取得”。雖然你事后怒火萬丈,卻不能找李四算賬,只能找張三。如果你確實非常偏愛這輛自行車,那你惟一的辦法就是在李四同意的情況下,按照李四開出的價錢把它買回來。 應該說,這樣的規定在一個法制非常健全、產權歷來都很清晰的國家是合理的,因為這有助于保護正常交易,因為誰也沒有可能在買一件東西之前,將其來龍去脈都調查清楚。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目前不是這樣的。 這些年來,中國社會的一大現象就是在“改制”的口號下,國有資產大規模地流失。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國有資產屬于包括你、我在內的全體公民,官員和國企領導只是“管理人”,但他們卻通過MBO及其他方式,將其大量鯨吞。雖然他們用了很多非法的手段,但表面上看起來,卻都是合法的。如果《物權法》順利通過,他們就都成了“善意第三人”,我們這些草根民眾將再也不可能通過法律來爭回自己的權益。 按照“草案”第111條的規定,符合這樣幾種情形的,受讓人(即善意第三人)就可取得所有權:(一)在受讓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二)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三)轉讓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四)轉讓合同有效。了解一點兒國企“改制”內幕的人都明白,他們要在這幾點上做到無懈可擊,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明明是“惡意取得”,根據這一條款,卻會被界定為“善意取得”,這在本質上和張維迎教授的“赦免原罪”沒什么兩樣,但卻比“赦免原罪”更隱蔽、更有效、更理直氣壯。 我想,在人民大學參加研討會的“頂尖民法學者”,是不可能不知道“第111條”的意義和后果的,但他們卻很奇怪地對此避而不談,而是抓住鞏獻田公開信中一些不太恰當的意識形態話語狂轟濫炸,給人避實就虛之感。也許,民法學家們太想要一個“純粹的市場經濟”了———這也是我的希望———但是中國的現實告訴人們,問題的解決了能一蹴而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