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抓緊制訂物權法 順應依法治國時代大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2日 06:55 東方早報 | |||||||||
早報首席評論員 魯寧 昨日,選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明確表示:“將繼續開展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修改完善物權法草案,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審議。”此表態經由新華社發布,在第一時間即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法學對物權的定義比較抽象,形象地說,它指“財產權及由財產權所涵蓋和派生的財產權”的簡稱。物權的涵蓋和包容面比人們傳統認知中的財產權要廣要大,但傳統認知范疇內的財產權系物權的核心部分。因而,僅憑此一條,物權法的制訂、物權法的內容、它能否盡早頒布施行等等,都是社會各界和全體民眾關注的話題。這個話題的本質內涵———國家對物權的保護及保護程度,關聯著全體民眾的切身利益。而作為一種衡量的標桿,它又展示、印證、檢驗著政府依法治國的決心和實際進程。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始,物權法起草即納入國家立法機關的立法調研規劃。隨即,制訂物權法被列為九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規劃。繼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物權法草案進行初次審議至今,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物權法草案已進行了四次審議。經去年10月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定,按原定的立法計劃,經進一步修改完善的物權法草案本將提交即將召開的本屆全國人大第四次年會審議表決。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鞏獻田在網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指斥物權法草案違背憲法原則,背離社會主義方向,繼而引發了對物權法立法原則和內容的新一輪爭議。這樣的爭議在物權法起草審議的8年間已經引發過多起,本次爭議的實質,涉及物權法草案究竟姓“社”還是姓“資”,因而廣為國內外輿論關注。主要緣于此,把物權法草案提交本次全國人大年會審議表決已無可能。也正因如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才會有本文開頭記述的那番態度鮮明、立場和原則都不容置疑的表態。 毫無疑問,我們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代表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的鮮明表態深感欣慰。同時,我們也對包括鞏獻田教授在內的少數學者對物權法草案所持有的疑義表示理解和尊重。作為公民,他們有權利通過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就國家立法這等大事表達個人觀點和意見。 我們始終認為,物權法草案就相關法條的表述可以討論,也有繼續完善之必要,但我們對物權法的立法原則和方向從未持有懷疑或疑義。在全社會范圍內,進一步尋求對物權法立法原則和方向的基本共識,有必要簡略回顧物權法起草的時代背景:1997年十五大把私營經濟首次寫進政治報告;1998年憲法修正案確立私營經濟的憲法地位;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前后全民修憲大討論及2004年憲法修正案首次把國家保護私有產權寫進憲法……正是這一系列的政治保障和憲法保障,才為物權法的制訂提供了可靠而堅實的政治基礎。因而有理由認為,制訂并盡早頒行物權法,不僅順應依法治國的時代大勢,而且本身就代表著執政黨的執政意志和最高立法機關的國家意志。 財產權涉及國有的也無從回避私有的。憲法對財產權的保護既涵蓋國有財產也涵蓋合法的私有財產。用相對“中性”的物權來涵蓋公與私兩種財產權,在現階段集中反映了全體民眾的意志,也反映出國家立法機關從法制層面堅定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政治智慧。同時也是落實憲法相關法條原則性闡述的一個必要步驟。這亦是物權法制訂的最基本也是最堅實的法理基礎。 春風已度玉門關———這個“春風”就是誠如小平同志生前所反復強調的“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就如對改革方向與前景的廣泛討論不可能顛覆和終止改革進程一樣,圍繞物權法草案是否背離“方向”的爭議,何嘗不是一次很有價值的普法教育和立法民主實踐,繼而完善相關法條,使其更具廣泛的民意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民法典”價值架構下的法制保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