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錢緊謎底在哪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16:26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丁國元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國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為18000元左右,年均增長12.6%。但許多普通職工卻感覺:沒掙那么多啊—— 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則消息引起了不少職工的關注。
1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表明:“十五”(2000年~2005年)末期,我國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為18000元左右,年均增長12.6%。工資增長了,但許多職工卻普遍感覺,沒掙那么多啊! 針對不少職工的疑問,記者進行了多方調查了解,試圖揭開職工“錢緊”的謎底。 謎底一 當前我國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比較大,差距擴大的速度相當快,已達到合理值的上限。 2月,中國社科院專家根據“全國城市居民綜合社會調查”報告及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相關數據資料,經研究分析對我國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結構的現狀做出總體性判斷,并寫成報告,引起了國家發改委領導的重視。 這份報告寫道:當前我國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比較大,差距擴大的速度相當快,已達到合理值的上限。 國家統計局最近披露,在我國,最富裕的10%的人口,占有了全國財富的45%,而最貧窮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財富僅為1.4%,并預言,貧富差距在未來十年將進一步擴大。財政部官員曾透露,銀行60%的存款掌握在10%的存戶手里,最富有的10%家庭與最貧窮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將超過8倍。 謎底二 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比較明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石油、石化、電信等行業的職工,收入不薄。 應該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不無道理。因為,我國職工的人均收入確實在增加。如全國排名第三位的北京市,人均年工資已由前一年的25312元,上升到28348元。但人們也應該看到,具體到每個職工時,情況就會有很大差別。 如,西安市平均工資最高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年人均工資是全市平均工資的2.9倍。北京市的情況也是如此,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比較明顯,較高的有計算機、石油、石化、電信、水務管理等,其中有些行業平均工資是該市人均工資的6.6倍。但也有部分企業一直維持在最低工資400多元的水平。記者采訪過北京空港開發區的一家日資電子裝配廠,生產線上幾百名農村招來的青年女工,月薪只有四五百元。 謎底三 多數一線職工收入并沒有增長或增長不明顯。一些企業管理者近幾年薪酬增長幅度很大,達到了一線職工收入的20倍左右。 上海某區總工會去年曾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調研。結果表明,近幾年,絕大多數一線職工收入并沒有增長或增長不明顯。與此相反,企業管理者的收入卻增長強勁。一些企業管理者近幾年薪酬增長幅度很大,年薪一般為20萬元左右,是高收入一線職工10倍左右,是一般收入一線職工的20倍左右,是低收入一線職工的30倍左右。 在絕大多數私營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就更低。今年1月11日,江蘇省副省長吳瑞林就批評一些企業長期“只長利潤,不漲工資”。 謎底四 職工支出相應增加,住房、教育、醫療等費用過高,也會使職工感覺“錢緊”。 據國家統計局公報,去年全國各地房價一直上漲,年底漲幅趨緩,但還是在漲。多數大中城市的普通職工靠工資買商品房肯定要感覺“錢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曾說:“一個地方每平方米房子的價格應該大體等于有正當職業群體的人均月工資;如果一個城市單位面積房價遠遠高于居民的人均月工資,則這個城市的房地產就不太正常,就需要政府進行調控。”現在,許多城市的商品房價格遠遠超過黃奇帆的“定式”,工資上漲趕不上房價漲幅,職工買房支出時必然“錢緊”。 教育、醫療費用過高,更是職工支出的“大頭”。 1月,吉林省來京看眼病的退休女職工孟某,在同仁醫院被要求預付手術費7.8萬元。她又到相隔不遠的協和醫院,結果預估手術費只要3.5萬元~5萬元,至少相差2.8萬元。連北京一些大醫院的大夫都感覺看病太貴了。2005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藥費支出640.9元,比上年增長14.5%,增幅同比上升9.3個百分點;人均醫療費支出378.5元,增長9.2%。 此外,有40%~50%居民感覺教育花費實在太高。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以人均GDP算,我國僅在1000美元上下,美國則為3.6萬美元,日本也超過3.1萬美元,分別是我們的36倍和31倍。考慮到日本的人均GDP是我們的31倍,那么從支付比例看,其支付11萬元的大學費用僅相當于我國居民支付3550元!而我國現階段每個大學生的費用支出,包含學費、住宿費等所有開支,平均每年在1萬元以上,有的僅學費就每年超過1萬元。 也就是說,從支付能力看,我國現階段大學支出的費用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