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化之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09:50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這一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看來是動真格的了。 FN記者 強興華 2005年3月19日,國家發改委曝光了八所教育亂收費學校,四所高校、四所中學,亂收費金額總計2270萬元。如果筆者沒記錯的話,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亂收費行業名單中,教育
沒有人能夠否認,教育的確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在于,這一行業提供的產品是教育,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孩子和青年。和任何服務一樣,教育所提供的服務也不可能是沒有成本的,是需要費用的。這正是教育收費的根本依據所在。從社會再生產的角度來說,教育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教育所花費的費用,對于社會生產來說,是必須的,也是能夠取得成本補償的。而現在的問題在于,如果不采取適當的辦法,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教育的成本究竟是多少。當然,關于教育收費,我們已有了若干的規定,明確了哪些項目該收費以及該收多少費;也明確了哪些項目不應該收費,明確了什么是教育亂收費。然而,即便面對這些明文規定,我們還是要問,這些規定的依據何在?收費的標準是怎樣制定出來的?因為,如果這些問題不明確,我們就無異于以規定的形式在亂收費,不是虧了交費一方,就是虧了收費一方,總之,不可能是合理收費。 實際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核算出一個行業的實際成本的方法還是有的,那就是要用市場說話,就是要承認教育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承認教育是一個產業,就是要實行教育產業化。通過市場這一形式,讓教育的供需雙方有一個博弈的平臺,通過供需雙方的博弈,最后就能夠發現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水平,而這一價格水平,就是教育的合理收費水平。 但是,反觀近年來關于教育產業化的爭論,可以說有相當多的人,在認識方面已走入了歧途。有人認為,只要說教育要產業化,就是鼓勵教育亂收費,因為是產業就要去賺錢,而只要去賺錢,當然是賺得越多越好。實際上,這是對產業化的誤解。搞產業,當然是錢賺得越多越好。但是,想賺錢是一回事,能不能賺到錢,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這里,能夠抑制教育行業亂收費沖動最為有力的武器,就是市場。因為市場規則是公平的,你想亂收費,被收費者不接受,亂收費的沖動再強烈,也無濟于事,也不可能達到亂收費的目的——交費者完全可能通過手中的選擇權,把亂收費者從教育市場上淘汰出局。而假如教育真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市場就會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為教育行業吸引來更多的投資,直到教育資源達到了供需平衡,教育行業的利潤率達到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行業再想成為暴利行業,也是難上加難。 反對教育產業化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教育事關一個民族的素質,對于這樣一個行業來說,不應該成為牟利的行業。這其實也是對教育產業化的一種誤解。教育的確事關一個民族的素質,但是不產業化,不去牟利,就能夠保證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嗎?恰恰相反,只有產業化,才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才能通過教育實現提高民族素質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合社會再生產需要的人才。而什么才是適合社會再生產的人才,也只有市場才能說了算。如果實現了教育產業化,一個學校,如果他培養出的畢業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就業保證,也就是不符合社會再生產的要求,就不會再招收到學生,這樣的學校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這種情況下,劣質的教育資源就會被淘汰出局,教育行業整體質量的提高也就有了充分的保證。而現在的情況是,只要是被批準成立的學校,就有了收費的資格,學校收費的資格與社會再生產的需要二者被人為地割裂開來。學校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其前進的動力在哪里呢?學校如果不思進取,這樣的教育,就不可能擔當起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 還有人擔心,接受教育的權利是最基本的人權,如果教育實現了產業化,由于收入水平的差異,就會有一些人因為經濟上的原因,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其實,這種擔心也是多余的。首先,如前所述,教育產業化能夠根治教育亂收費,如果教育實現了產業化,教育的收費水平就不可能與社會接受能力嚴重脫節;其次,和任何行業的產業化一樣,市場不可能包治百病,對于那些需要教育而確實負擔不起費用的群體,因為為數不可能很多,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社會資助、國家救助等其他方式加以解決;再次,即便是要實行教育產業化,也不是要排斥國家的教育投入,此二者沒有根本的矛盾。相反,如果實現了教育產業化,國家就有可能把有限的教育經費投入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中去,從而實現國家教育投入收益的最大化。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對于像義務教育這樣很難實現產業化的部門,也要盡可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把市場能夠做到的事情交給市場。而對于那些市場的確不能做到的事情,也要通過適當的方式,比如說聽證會、社會監督等方式,來確定教育的成本,并以此來決定國家投入的多少。因為說白了,國家的教育投入,也是一種購買行為,是國家拿全體納稅人的錢來購買教育資源。向誰投入、投入多少等問題,必須向出資者即全體納稅人交待明白。 即使是成熟的市場經濟,也總有反市場的力量存在,比如說行業壟斷者。這種反對市場的力量,其實是在和市場爭奪掌控資源的資格,其目的就在于通過掌控社會資源,謀取自己的不當得利。而在當前的中國,我們要特別警惕以部門的面目出現的市場反對者。因為這些部門傳統上就掌握著這些資源,要他們把手中的權力交給市場,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有可能剝奪了他們的部門不當得利之源。利益當前,這些人發出這樣那樣的反對聲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改革的步伐是擋不住的,錯誤的認識也終究會有改正的那一天——中國教育產業的未來,必定會證明一切。 國家發改委公布八所亂收費的學校名單之后,已有50%的“被指控者”即四所學校正式拒絕了國家發改委的“指控”,同時也引來了更多的教育亂收費舉報者。這種制止教育亂收費的方法,真的是長久之計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